吉鸿昌是什么身份?侄子为姘头谋害七口人,为何拖延了两年不结案

分享至

1926年,在河南扶沟县有一个案子,拖延了两年一直不敢定案,案犯叫吉星南,是个乡霸,他在吕潭镇找了一个姘头,被女人的丈夫发觉后,两个人合谋用砒霜毒死了夫家全家七口人。

事发后,县衙很快破案,将吉星南捕押在扶沟县城等待审理。

此案人证物证俱全,却无人敢定案,这是因为吉星南有一个将军叔叔一一吉鸿昌,时任西北军阀冯玉祥部第30师长,此人铁骨铮铮,英勇善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



吉鸿昌不满18岁就离乡参军,在军队颇受冯玉祥赏识,一路升至师长,虽然很少回家可是他的大名已经响彻乡里。堂侄吉星南性格残暴,经常仗持着伯伯的名望在乡里为非作歹,欺压贫苦百姓。

此次下毒害人,已是罪恶滔天,可是吉鸿昌的祖母不明义理,溺爱后辈,以吉鸿昌的名义托人强行保释吉星南,县衙官差忌惮吉将军的名声,不敢判案定刑,只能将案子拖延下来,这一拖就是两年时间。

到了1928年,日军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蒋介石在此事件中丧权辱国,对日寇卑躬屈膝,弄得济南人民怨声载道。力主抗日的吉鸿昌气愤至极,又难以干涉,于是决定暂时回到故乡扶沟县休整居住。

吉鸿昌刚回到家,扶沟县的父老乡亲就蜂拥而至,一来是看看这位大将军的风采,二来则是告状,状告他的侄子吉星南仗着将军的声望为非作歹,弄得乡民怨声载道,如今犯了命案还逍遥自在。

话说,县衙都不敢定案,难道这些乡民不害怕被报复吗?其实这里头还有个故事:

那是1920年5月份,吉鸿昌从军的第七个年头,已经在冯玉祥部下任营长,也正是这时候,他的父亲生了重病,危在旦夕。吉鸿昌回家探望的时候,父亲语息微弱地对他讲:“吾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有做到这一点,为父才会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难安眠啊!”

吉鸿昌强忍悲痛,答道:“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

父亲病逝后,吉鸿昌立即把“做官即不许发财”七个箴字写在细瓷茶杯上,交给陶瓷厂烧制。茶杯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放仪式。



当着全营官兵的面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这个杯子他一直携带,意在时刻勉励。

如今家乡堂侄狐假虎威,为祸乡里,都被故土父老告到了面前,吉鸿昌愤慨不已,自责家教不严,立即向大家表态:“请父老们放心,我吉鸿昌从来不做对不起乡亲的事情。谁要是想借我的名义欺压百姓,就是我的亲老子,我也绝不宽容。”

吉鸿昌打仗雷厉风行,办案也是如此,很快就证实的乡亲们告状的真实性,马上写信质问县长:“我当师长,他杀人家全家,你不问罪。如果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会杀死人家全村、全县了吗?”

吉鸿昌副官立即拿着信到县城,将吉星南从大狱中提出来,押解到吕潭县,此时吉鸿昌早早地在镇外等候,吉星南见到昔日疼爱自己的叔父面色凌然威严,已吓得腿脚瘫软,说不出求情的话来;吉鸿昌也不同他啰嗦,直接将他押送到刑场,执行枪决。

这件事在扶沟县引起极大震动,乡亲们交口称颂吉鸿昌体恤民情,大义灭亲的举动。

其实,吉鸿昌将军不仅在民事上清正廉明,在国事上同样坚决抗日,刚正不阿,英勇无畏。

在动荡的年代,抗日救国是每个军人的夙愿与使命,可是要坚持这个使命却很困难,在蒋军的“不抵抗”政策下,很多抗日军人要承受“内外”攻击,甚至为此丢失性命,吉鸿昌将军便是其中的英烈人物代表。

他牺牲前写下的绝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如今读来依旧荡气回肠,毛主席为他亲笔题写了“永垂不朽”烈士牌匾,1971年,周恩来总理在评价吉鸿昌时很激动地说:

“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要把他的事迹出书!”

本篇文章便为大家讲述“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吉鸿昌将军的故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