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间谍杨登瀛:病重不忘强调自己不是叛徒,周总理临终也惦念他

分享至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特殊的人物,他是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的重要负责人,同时又是中共特科的第一位"双面间谍"。1928年至1931年间,他为中共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帮助党组织多次化险为夷,成功破获了多起叛徒案件。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却因特殊的身份背景饱受折磨。1969年12月,这位名叫杨登瀛的老人在病榻上始终坚持着"我不是特务,不是叛徒"的申辩,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欣慰的是,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临终前的谈话中,特意提到了这位特殊的革命者,以表彰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重要贡献。

1893年,杨登瀛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前山的一个商人家庭。这个家庭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为他后来的留学生涯奠定了基础。



十六岁那年,杨登瀛远渡重洋,进入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深造。在这所培养出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家的名校里,他不仅掌握了精湛的日语,更深入了解了日本的政界、经济和文化。

1919年,年轻的杨登瀛学成归国,立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随后,他加入了国民党,并积极参与"五卅"反帝斗争。这段经历让他结识了不少进步人士,其中包括工人运动领袖顾顺章。

在上海滩这个复杂的大舞台上,杨登瀛展现出了非凡的交际才能。他很快与青帮中人杨剑虹建立了密切联系,尽管两人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分歧,但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收下陈养山这个学生之时。陈养山是一名中共党员,在教授日语的过程中,他不断向杨登瀛推荐进步书刊。《中国青年》、《语丝》、《向导》等刊物逐渐影响着杨登瀛的思想。

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成为杨登瀛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因与共产党人交好,他被关进了监狱。幸运的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和青帮大佬杜月笙出面营救,他才得以重获自由。

1928年,国民党成立了"中统"特务机构,杨剑虹被任命为上海特派员。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杨剑虹向老友杨登瀛抛出了橄榄枝。面对这个危险而重要的职位,杨登瀛陷入了深思。



经过深思熟虑,杨登瀛找到了共产党人陈养山寻求建议。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陈养山立即将这一情报上报给陈赓,而陈赓又向周恩来作了汇报。

在周恩来的策划下,陈赓与杨登瀛建立了单线联系。通过一番坦诚交谈,杨登瀛不仅获得了组织的信任和支持,更开启了他作为中共特科第一位双面间谍的传奇经历。

特工生涯:危险与功绩并存



1930年,上海特务界发生了一场震动。一直担任中统上海特派员的杨剑虹,因青帮内部的争斗选择了自杀。而正是这场变故,让杨登瀛的双面特工生涯迎来了重要转机。

基于杨登瀛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他顺理成章地接替了杨剑虹的职位。陈立夫亲自来到上海,将蒋介石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交到了杨登瀛手中。

国民党特地为杨登瀛设立了一个"国民政府中央调查科驻沪办事处"。表面上这是一次显赫的升迁,但实际上这个办事处的选址完全由中共精心安排。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