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伴随着初冬的脚步,国内豆粕市场也显出一片萧瑟之感。连粕01合约自3116元/吨一路下滑至最低点2873元/吨,现货价格也大幅走低,截至11月22日收盘,国内沿海豆粕现货最低价已跌破2900元/吨,较上周环比下跌4%,同比去年下跌近30%,并正式宣告国内豆粕时隔三个月后重回2800时代。而与现货这般惨淡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周远月基差的火热成交,上周5个工作日远月基差成交共142.6万吨,是自10月上旬放量成交后的又一波高峰。为何本周远月成交如此积极?这波远月基差成交与10月相比如何?今年整体来看,远月基差成交与去年相比又有什么样的差别?
一、连粕期价大幅下跌 触及采购心理价位
自10月初基差放量成交之后,受下游点价以及国内豆粕基本面好转的影响,连粕01、05、09合约纷纷大幅上涨,09合约由最低2826点涨至11月上旬的3049点,在6-9月基差报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成本上调了200元/吨以上来到了3000元/吨附近,而当下的国内现货价格也才在2900元/吨附近,明年6-9月豆粕现货价格难道就能长期居于3000元/吨以上吗?下游并没有把握。因此,近1个月内明年的基差成交偃旗息鼓。但就在上周,连粕各合约期价再度大幅下调,远月基差成本价打了“骨折”,不少下游企业认为这波行情是“倒车接人”,因此本周基差成交放量。当然上周的基差成交主要分两类:一派主要采购明年12-1月和2-3月,主要动机是12月份国内大豆到港量下滑且1月买船进度较慢,下游对于今年年末及明年年初的大豆到港仍有担忧,因此采购安全头寸;而采购明年6-9月基差的企业则是考虑到当前连粕价格大幅下调后,明年6-9月基差的豆粕成本价最低可低至2800元/吨以下,安全边际较高,10月份没有“上车”的企业选择建立底仓。
二、本周6-9基差成交与10月份的对比
10月份主要销售的是明年6-9月基差,与之相比,上周12-1和2-3月基差成交更为积极,主要因为01合约跌幅更大。截至22日,连粕01合约收于2873元/吨,较10月8日下跌131元/吨,跌幅4.4%;连粕09合约收于2884元/吨,较10月8日下跌仅16元/吨,跌幅0.65%。由下图可以看出,上周销售明年6-9月基差最低成本价在2764元/吨,与10月相比差距不大,但是12月基差的成本价相差了120元/吨。
三、今年远月基差成交与去年的对比
今年国内豆粕远月基差成交呈现三大特点:缩量,降价以及时间上的推迟。首先是缩量:截至11月22日,2024年油厂远月基差销售量为1640.01万吨,而去年同期已经达到2197.83万吨,今年截至目前的远月基差成交较去年减少了557.82万吨,减幅为25.4%;其次是降价:如上文所推算的,今年不管是10月还是本周销售的明年6-9月基差成本价最低约为2760元/吨左右,而去年销售的今年6-9月基差成本约3300元/吨,基本较今年高出600元/吨甚至更多;最后是时间上的推迟:经历了一轮豆粕牛市的红利期,2023年的远月基差氛围是过去几年中最火热的一年,尤其是二季度,创下了单日成交突破200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但今年前三季度基差成交平平,直到10月和11月才小幅放量一些,这代表了下游的谨慎心态。
结语:上周的豆粕基差放量成交看似有些突然,实则是必然。当前国内未来几个月内的大豆到港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游采购底仓意愿较强,而就在此时连粕的大幅下跌给了买卖双方一个双向奔赴的机会。放眼后市,这波基差放量成交后是否又会重演10月的剧情,连粕是否会伴随着点价而再次上涨,没有及时上车的老铁又是否会因为在犹豫中错失良机而扼腕叹息呢?这一切还在等待市场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Mysteel无关。本报告版权归Mysteel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