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0年10月5日,毛主席在家中,招待了几位客人。其中,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徐特立、最高法院院长谢觉哉、《新华日报》总经理熊瑾玎,以及当时的湖南一师校长周士钊。
这几人都是毛主席早年的良师益友,也都是在革命洗礼中走出来的红色教育家。这次家宴,也算得上是主席难得与旧日师友的畅谈,每当回忆起当年学生时代的趣事,几位年过半百的老者纷纷松弛了平日工作的疲惫,绽放出孩童般的笑颜。
图一
“对了淳元(周士钊字),咱们之前一师的老校长,张干先生现在还健在吗?”席间,听闻周士钊讲到湖南一师的现状时,毛主席突然问道。
“他老人家还健在,现在在妙高峰中学教书。”
毛主席感觉得到,这位自己多年的朋友在说到此刻时,语气明显变得有些低沉,餐桌上的其他人也纷纷放下了筷子,说起了这个他们脑海中已经有些模糊的人影。
这位“张干先生”是谁?为何当主席与众位革命同志谈起他,纷纷沉默不语?
图二
在介绍他之前,我们需要先提到一场运动,一场青年时期主席领导的学生与群众运动——“驱张运动”。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驱张运动”是在《觉醒年代》中青年毛主席带领群众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的运动,但在这之前,毛主席还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就带领自己的同学与老师,展开了第一次“驱张运动”。
而这次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当时湖南第一师范的校长——张干。
十年寒窗,刻苦研读
张干,字次仑,号攸凰,1884年出生于湖南新化,也就是今天的新邵县坪上镇,近代著名教育家,1908年在湖南中路优级师范学院毕业,被大清朝赐了举人头衔。此后他辗转北京、长沙两地,在1914年,任湖南一师校长。
张干先生这一生,着实可以称得上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幼年时期,他便开始发奋读书,在当时家中油灯都没有几盏的艰苦条件下,他为了在晚上读书不会打瞌睡,直接把留着火苗的纸绑在手上,只要自己一打瞌睡,手上闪着暗火的纸就会烫到皮肤上,而张干被烫醒后立刻接着读书,如此循环,有时甚至都忘记了时间,经常读书到深夜。
图三
张干的刻苦行为,乡里人都看在眼里,以至于当时镇上人教育自家孩子都说“苦读如张干,何愁不成才?”
而多年的寒窗苦读也没有辜负张干,1905年,他考入湖南中路优级师范学院,1908年毕业后留校,正式成为了一名老师。
当时大清朝正摇摇欲坠,处于崩溃的边缘,尽管张干一心投身教育,完全无暇也无心顾及政治,但是仍然无法躲避大气候的影响。
图四
此后,他依次前往北京、长沙等各大省立、公立学校教书。一直以来,他教学以严谨认真著称,尽管当时的他还不到三十岁,却很快便成为了湖南当地有名望的老教师,不仅各地学校希望他能来教书,上头也对他十分器重,放在今天,差不多就是省级特级教师,甚至比这还要高。
但是张干却对外人的这些赞美不以为然,他没有将军阀送的金银财宝当做什么稀罕玩意,在他眼里只有那三尺讲台才是自己最好的岗位。
而立之年,就任校长
也正是靠着这股不慕名利、严谨治学的气质,1914年,方才而立之年的张干被提拔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的校长。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当年母校的校长都是多大年纪,不说全部白发苍苍吧,至少也得是一捋胡须,几点白发了。而这位张干先生更是重量级,当代三十岁的人可能都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人家已经是省重点的一把手了。
不过,张干在接手当时的湖南一师之后却发现,工作似乎有些和之前不一样了。
图五
原本自己所教授的学生都很听自己的话,自己给他们传授四书五经圣人言,他们也一一和自己当年一样背诵。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自己课堂上的学生开始耐不住寂寞了,有人搞起了小动作,有人看窗外,甚至有的学生直接趴桌子上呼呼大睡。反倒是隔壁几位教那些什么主义,什么民主的老师,学生都抢着听课。
不,应该说,很久之前,他就已经有所察觉了。
一切的起源,都是三年前那场辛亥革命。
图六
大清朝倒了,换了个叫孙文的人当什么中华民国总统。张干也懂,改朝换代了嘛,自己也不愿做大清朝的卫道士,反正怎么改,还能不让我教书?
可是,张干很快发现,这一下改的不仅仅是个朝代,还有思想。原本对老师唯命是从的学生们开始不听话了,之前自己苦学几十年的圣人言没人愿意学了,大家都跑去学什么资本主义、民族主义这股子洋玩意去了。
这让张干这位饱学四书五经圣人之言的儒者十分恼火,我中华五千年之文化,三千年之经典,难道洋人传进了几个不明所以的词就给丢了?
图七
不理解,更不愿接受这种状况的张干,想到是时候给这帮不听话的学生一点颜色看看。
很快,他从各年级闹得欢的学生中挑选了几位典型,准备找机会将这几位开除以达到震慑其他人的目的。
而这几位之中,最被张干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便是同样在1914年考入该校的毛主席。
图八
当年十八岁的毛主席,称得上是真正的年轻气盛,不仅受新思想影响极大,且口才文笔都是一顶一的棒。他还没入学的时候,老校长看到毛主席写的考试文章,便连连称赞,大呼“就算是我们的同辈,又有几人能写出如此之文章?”
而且,张干很清楚,毛主席这人不是那种只会文绉绉的谈天论地之人,他更乐于付诸实践,当年武昌革命没多久,十五六岁的他就加入了湖南这边的新军,跟随其中南来北走足足半年之久。这种人现在放到自己学校里,没事倒还说得过去,万一哪天出了岔子还不把天都给捅破?
图九
于是,张干便开始着手准备杀鸡儆猴。
很快,张干眼里的机会便来了。
新旧交锋,怅然离场
1915年6月,湖南省的军阀政府突然下令,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要上缴10元的学杂费。
这个消息传到湖南一师,立马在学生堆里炸开了锅。要知道,当时的10元可不是今天一张10人民币的票子能比的,当时的“元”指的是大洋,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袁大头”。
图十
当时的一块大洋,差不多等于现在130元到150元人民币,十块,那就是将近一千五百块。
原本大部分学生就都是来自贫苦人家,根本无法负担如此高的费用,当年报考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省一师不收学杂费。
然而,就是这么一条极其不合理的规定,身为校长的张干却带头说要坚决执行,因为在他眼里,这是给这帮不听话的学生一个下马威的好机会。可是张干却未曾料到,自己如此做法会落得一个自己从未想过的后果。
图十一
1915年上半年,正值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之时,而就在湖南省做出收学杂费的决定前一个月,北洋政府正式接受了“二十一条”。此举彻底激怒了全国的爱国志士,纷纷开始反对袁世凯的卖国行径,其中就包括湖南一师的学生们。
原本一个月之后,抗议的浪潮已经减少了许多,而这时候却又出了这档子事,学生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心里想,那袁世凯远在北京我们摸不了,你一个张干我们还拿你没办法了?
图十二
于是乎,整个湖南一师像是一口炸开的油锅,在先进分子的带领下展开全面的罢课活动,并且印发大量传单,揭露张干如何对上谄媚,对下镇压。青年毛主席更是亲自写了一篇《驱张宣言》,代表全体学生共同宣告,“张干一天不离开学校,我们一天不复课!”
张干知道此事勃然大怒,他立刻下令,决定开除毛主席在内的十七名领头“闹事”的学生,原本他以为这下这帮学生就会消停了,可谁料到自己这道命令一出,却卷起了更大的风波。
图十三
原本张干以为同为教师应该和自己同一战线的杨昌济、徐特立等教师,此刻开始纷纷为毛主席等学生鸣不平,立刻公开表示绝对不会让这些才华横溢的学生只是因为不接受束缚就被开除,这些开明教师甚至联合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共同向张干施压,要求他收回成命。
在如此压力下,张干也被迫取消了开除的命令,不过仍旧坚持对这些闹事者记大过。
可是,他眼中的这种妥协并未让事态停止,得到这个消息后,学生们反而更加恼火。你今天妥协了,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找借口要开除我们,今天我们就要和你干到底!
图十四
学生们的运动愈发激烈,甚至闹到了省教育厅。军阀政府害怕这件事情闹大,到时候万一闹到整个湖南省,最后再搞个革命出来,自己的位置可就不保了。于是派遣了督学专员前来湖南一师,美其名曰要公平公正地处理这件事。
但是学生哪能看不出这种伎俩,等到督学来了,他们不仅没有被强硬的口吻吓住,反倒是更加坚定地重申了自己的口号“张干一日不走,罢课一日不停!”最终,军阀政府妥协了,他们要求张干辞职以换取学生们停止罢课。这一次“驱张运动”,是学生们的胜利。
而张干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很快,便主动辞职离开了执教六年的湖南一师。
无意仕途,终归课堂
在离开了湖南一师之后,张干开始对自己曾经坚持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他不明白,为什么书里说的圣人言现在不管用了,为什么学生们不再想自己当年那样一股脑地读书去了,不知道,更不理解那些学生为什么要反对学校、反对政府。
因此,当年的他放弃了教师的职业,像很多自己的前辈一样开始参与政治。十余年间,他在湖南各地学校多次担任视学、督学等职务,但是对他来说,尽管仍旧能和学生们共处一室,但是彼此之间已经隔了一道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障壁。
图十五
自己难道,真的想要这样的生活吗?自己难道,也要过上那种业务不精,每天只靠着阿谀奉承、钩心斗角的官吏的生活吗?
思考了很久,张干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仕途。1927年,在官场漂泊十余年的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三尺讲台,重新做起了一名教师。
这次,他先后在湖南第五、第六中学担任校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是中学的缘故,这里不再向之前在一师那样每天与学生们斗智斗勇,相反是一种平淡的生活。
图十六
张干在这里工作了二十余年。期间,无论是土地革命、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没有影响他的工作,此时的他已经彻底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就是做一个教育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然而,历史的大背景下,个人的不愿卷入,始终是一句优雅的玩笑。
棋错一步,晚年潦倒
已经自知是人生最后阶段的张干,原本可以安享晚年,每日尽享天伦,然而历史的车轮却不愿意他如此平静,在这位老者的生命最后阶段,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全国都沉浸在赶走侵略者的喜悦之中。而这时,身为中国领袖的蒋介石却在暗中准备发动内战,要消灭盘踞在大江南北的解放区。于是,他决定假意邀请毛主席前来重庆谈判,为了让毛主席在道义上吃亏,他便找到当年毛主席的老校长张干,让他亲自写信给毛主席,要求他来重庆谈判。
图十七
而张干由于常年受到四书五经中正统天道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意识地就把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看作是正统政府。于是,他欣然接受了蒋介石的请求,并且在信中言辞激烈,写明了让主席“应召”前来,并且“幸勿固执”。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因为主席原本就打算出席会议,打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这封信也并未给主席什么刺激,顶多是一个笑料罢了。
然而第二件事,却差点让张干一家陷入无尽深渊。
图十八
1949年,张干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他虽一生当过不少校长这种一把手的职位,但是生活却很清贫,这并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因为他思想中还和很多旧社会的人一样,辛苦奔波一辈子买就是为了攒钱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在当年7月,他便用多年的积蓄在老家买了一块地,这也使得多年贫困的张家一下子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地主。
如果这事发生在大清朝,这可能就是县志上一个闪光点,日后文人都会拿他的事迹来当做激励自己读书改变阶级的动力。然而此时是1949年7月,也就是建国的前夕。
图十九
仅仅一个月后,湖南解放,当解放军来到张干老家时,这位刚刚做了两个月地主的老先生被划为地主,不仅土地全部没收,甚至家产都被充公,一家几口人瞬间就跌入谷底,原本心中向往的天伦之乐,此刻只能在梦里才能见到了。
而这时,张干想起来自己曾经的学生毛主席,听着那些解放军嘴里的毛主席,张干想给他写信,可是手却颤颤巍巍的,不敢下笔。
恩怨消解,安度晚年
“唉,张干这个人啊,很有能力,三十岁就当了一师的校长。原本我以为他要往上爬,结果没想到,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啊!当时赶走他没多大必要,多读半年书有什么不好?”
图二士
听了周士钊的话,主席叹着气说道。此时的主席,也深深感到自己当年的年轻鲁莽,无论是当年要求自己这些并校的学生多读半年书,还是强制上交学杂费,都是上头反动军阀的决定,张干不过是认死理不懂变通罢了,可是自己当年却把他赶走了。
见主席对张干并无什么恨意,甚至有些自责,周士钊便交代了张干一家贫困潦倒的事情。主席听罢立刻表示,这种人“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很快,湖南省政府接到了主席的指示,湖南省主席王首道亲自派人给张干家送去了千斤的救济粮和五十万元(旧币),这让原本难以维系的张干一家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
图二十一
对此,张干含泪感激,夜不能寐,深夜给主席写信表示感谢。而主席也很快回信,二人的关系靠着一封封信件重新建立了起来,原本被当做忌讳的当年给主席记大过的事情,现在也被张干拿出来,当做旧日的回忆,与家人忘我的畅谈起来。
1951年,张干受主席邀请前往北京。席间,主席向各位晚辈介绍张干说道“你们平时都说自己的老师多好多好,这是我的老师,也好着嘞。”这让张干受宠若惊,立刻想到了当年的旧事,开始给自己做检讨。毛主席听罢挥挥手,笑着说道“当年我也是年轻,看问题很片面,以后就不要提了。”
就这样,二人给过去的事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二十二
此后,张干出任湖南省政府顾问,参与到军政大事中来。此时的他仍旧如当年一般,无论教学还是开会作报告都十分严谨,这让他在人民心中很受尊敬。且此时的薪水也满足了一家人的开销,使得生活有了保障,让这位教书一生的老先生,有了一个安稳的晚年。
1967年1月21日,张干因病去世,当时任副省长的周士钊亲自主持先生的葬礼,他向大家讲述张干一生清贫的生活以及优良的品质,参与追悼会的人无不伤心落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张干先生一生的写照,尽管他也曾有过一些错误,但是纵观他的一生,足以称得上是伟人之师、人民之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