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教授走了,享年100岁。
得享高寿,必有厚福。叶嘉莹被称为“诗词的女儿”,她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西城察院胡同一个四合院里,其家族本姓纳兰,清亡后取祖居地叶赫首字为姓,改姓叶,正是在这座祖宅里,叶嘉莹受到良好的旧式教育,完成了诗词启蒙。
1945年,叶嘉莹毕业于辅仁大学古典文学专业,1948年与丈夫一起去了台湾,1969年全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受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1990年,叶嘉莹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成为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1979年开始,叶嘉莹利用温哥华大学假期回大陆教书,如此奔波30余年,2014年选择定居南开。
94岁寿诞前夕,叶嘉莹宣布将个人全部财产3500余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当年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对叶嘉莹进行了专访,主持人开头几个问题全都围绕捐款进行的提问,结果把老人家搞得非常不高兴,她很失望地回应:
“捐了就捐了,我觉得这些人很无聊,这些人眼睛里面只有钱,不懂得学问。”
“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看样子你对于学问是没有兴趣的。”
“人的价值不在于发了多少财,我从来跟那些追求钱的人不是一路货。”
经济学家胡润说,拥有1个亿才能实现财富自由。对照这个标准,3500万元说多不算多,说少也不少,但在叶嘉莹眼里钱就是个数字,她关注的是诗词,是古典文学,是传道授业,体现出的是修养、胸怀和格局。
相比之下,有些人活得就太让人瞧不起了,去年以来广东共查办50多名退休省管干部,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北极鲶鱼”的爷爷钟庚赐,都已经76岁了。
一种是清心寡欲做学问,一种是挖空心思捞好处,二者相比,人的品格高下立判。
头两天看到一篇自媒体文章,说一些大领导进了北京,之所失足落马其实就是为了一套房的小目标,因为靠工资根本买不起房,混了一辈子如果给儿女连一套房子都准备出来,就太没面子,没地位了。
这种想法虽然不对却也是实情,现在整个社会风气就是笑贫不笑娼,无论从事哪个职业,没人在意职业贡献和社会价值,关心的就是能赚多少钱,收入有多少,活得怎么样,给儿女子孙、三亲六故能办什么具体事。
一位体制内的朋友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老家亲戚曾在背后冷漠地抱怨,当再大官有什么用,那是他个人的事,反正沾不到什么光。
有位高官落马后病死在监狱里,按说下场应该会很凄惨,可是回老家安葬时,全村男女老少都来送葬,并且还给立了一块碑,原因就在于他在位时能办事,给老家人办了很多事。
刚刚当选河南省文联主席的刘震云讲过许多有意思的故事,说过许多深刻的话,他认为:人性的变化是缓慢的,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人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1000年来的进步不足1厘米。
从古至今,人们碌碌以求的无非三件事:一曰当官,二曰发财,三曰既当官又发财。
像叶嘉莹这种只顾读书做学问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少的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大家都是俗人,无可奈何地过着庸俗的日子,做不到那么圣洁崇高,但也应该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仰望星空,追问内心,自己正在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或许我们活得很卑微,很煎熬,很疲惫,无论遭遇了什么,内心都需要有些桀骜不驯,有些清高自持,那就是千万不可与某些人成为一路货色,这是最后的倔强和孤傲。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