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蓝宝石之都、中国西瓜之乡——潍坊昌乐,有无数种打开方式。然而,爱上这座城,文化的魅力不容小觑。你可以漫步城区,领略跨越千年的历史底蕴,更可以辗转阡陌乡村,一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雅趣。盆栽、烙画、根雕……无论舌尖美味、节庆民俗还是传统技艺,一大批洒落在街巷胡同,且集聚审美与实用价值的非遗,正融入生活,为美好时光添色增味儿。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保护非遗,需要在敬畏中显诚心。非遗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昌乐,数量多、门类广、内容丰的非遗,以独特的地缘与血缘,赓续着地域文化的根脉。他们承载着几代人的执着与努力,抑或浓缩着艺人们的乡情乡愁,已成为当地闪亮的文化符号。因此,我们要敬畏非遗,保护非遗多样性。昌乐常态化组织开展非遗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非遗保护知识》相关资料与书籍,通过现场解答、展板展示,在激起共鸣、达成共识、增进共行中呵护非遗。同时,建立非遗综合传习中心,扎实做好非遗保护和管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传承非遗,需要在坚守中显匠心。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发扬工匠精神,非遗传承更需如此。昌乐核雕技艺传承人马建文,如果不是20多年持之以恒琢磨、研究、制作,惊艳四座的高质量上乘之作恐怕很难问世。蛋雕艺人赵子熠,手割破了再雕,蛋壳雕坏了再换,若不是一头扎进成千上万蛋壳堆还依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又怎能惊叹于蛋壳之上大千世界的唯美奇幻?
然而,永葆一颗匠心不仅是“独上高楼”的情怀,更需在人间烟火气中保持坚忍。双翅杠子头加工技艺传人李为华,正是20年如一日扎根作坊,夏忍火燎、冬迎星辰,才把几度濒临消亡的制作技艺挽救了回来。像他一样,太多非遗匠人,一守就是一辈子,只为传承祖上一块面,非遗薪火数百年。事实昭示,无论身处何境,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雕琢成玉的匠人之心始终不能丢,这也是延续非遗生命、讲好非遗故事的题中之义。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激活非遗,需要在时代洪流中显初心。社会列车疾驰,非遗更应与时偕行。马宋饼是昌乐最具代表性的面食,蕴含着独特文韵,加工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遗。为让“老树”发“新枝”,昌乐依托马宋有机粮生产示范园,打造有机马宋饼,打响文化品牌,带动有机粮食产业、有机蔬菜园区发展,走出了一条传承非遗与提升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让非遗历久弥新,还要巧妙融入情感与设计,让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交汇相融。
文脉千年,物载华章。热爱非遗,在敬畏中保护、用匠心传承、用初心创造,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年轻人更要静下心来,钻研一门技艺,努力让代代匠人留下的活着的历史火起来,使其在焕发新活力、吸引新流量中绽放更美华光。(文/李雯 高银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