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1年,在四川昭化县监狱内,一名身怀六甲的年轻妇女正在等待着死刑处决。
她就是国民党军统女特务,王化琴。
谁料临刑前,县长胡谦却命人放了王化琴,并派专人将她送回家。
原来,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共产党员、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康乃尔写的信。
在信中,他向县长提到王化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并向其保证她的觉悟绝对是正确的。
这不禁令人疑惑,一名共产党员为何出手救一个已经坐实身份的军统特务?
他又为何能够信誓旦旦地说出这些话?
而这一切还要从两人初时说起......
书生意气,热血报国
王化琴出生于1914年。
其父名为王连山,是昭化县当地的大地主。
自然,她从小家境优渥,受尽宠爱。
少年时的王化琴天资聪颖,很早就展露了读书的天赋。
她5岁进入私塾读书,7岁便能能独自阅读许多书籍,出口成章,还能填词写诗。
后来,王化琴进入南充小学读书。
当时,不放心女儿的王父特地嘱托好友康余山,帮忙照顾她。
康余山在当地虽比不上王家,但也算吃喝不愁。
他还有两个儿子,长子康乃尔,次子康克明,都与王化琴年龄相仿。
很快,三人便成了好伙伴,经常在一起学习玩闹,结下很深的情谊。
两年后,王化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正风高中。
她即将再一次背井离乡,前去上海求学。
当时王化琴只有十几岁,从未独自离家这么久,心中难免有几分忐忑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康乃尔找到了她。
原来,那时比其稍大几岁的康乃尔,已经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读书。
而王父早就写信给儿子,托他照顾王化琴。
王化琴很高兴能和童年时的伙伴再相见。
这让她的离家孤寂之情,减轻了大半。
在上海那段时间,她常常去找康乃尔。
时间一长,二人关系更胜从前,就像兄妹一样亲近。
后来,王化琴又连续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法国教会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就读。
她精通多国语言,学识渊博。
也正是在留学期间,王化琴接触到新思想、新观念。
这为她日后走上救国图强之路埋下了伏笔。
日本早稻田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日本将所有在日留学的中国学生都驱逐出国。
王化琴的留学之路被迫中断,只得跟着大使馆的船只回了国。
回国后,她决心用自己所学改变祖国现状。
不久,其就开始担任成都市公民训练班班主任。
在这段时间,她组织领导了多起抵制日货、游行宣传等进步活动。
而恰逢此时,康乃尔也在四川大学读书,并已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在学习之余,他也从事秘密工作,领导进步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机缘巧合下,王化琴和康乃尔在成都重逢。
对此,两人都很高兴。
少年时的友谊并没有随着时光而变淡,他们依旧常常聚在一起,谈论社会要闻,针砭时弊。
在康乃尔的影响下,王化琴与进步学生越走越近,同他们一起投入了抗日救国活动中。
1937年,王化琴和部分进步青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前往延安。
途中历经重重险阻后,抵达延安的王化琴仿佛获得新生。
她首先进入抗大瓦窑堡分校学习。
彼时,一同学习的还有许多进步青年。
大家志趣相投,相处得很好。
在瓦窑堡生活艰苦而充实,王化琴虽然身体疲累,但内心受到同志们的感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
6个月后,表现出色的王化琴奉命赴抗日战争第二战区开展宣传工作。
到那里,她任副总司令孙连仲的二十七师政治教官。
孙连仲
在第二战区,王化琴工作十分出色。
她利用在延安学到的工作经验,组建了宣传队,深入军队内部搞演出,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不久,王化琴跟着孙连仲部队前往徐州,参加台儿庄战役。
正是这场著名的战役,改变了王化琴的人生。
走投无路,误投敌营
按理说,王化琴身为政治部人员,是不用上阵杀敌的。
但战场腥风血雨、变幻莫测,谁能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呢。
台儿庄战役后,王化琴不幸与部队走散。
几经辗转,她才来到了西安。
因为对当地环境不熟悉,加之已经舟车劳顿的王化琴连吃住都成了问题,差点流落街头。
就在她走投无路之际,突然在街上瞥见了一则招生广告。
那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在招人。
为了生存,王化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
谁料,因为出色的学识,她顺利被录取了。
在战干团中,王化琴加入了三青团和国民党。
那时,其心里因为找到落脚处,而松了一口气,全然忘记了此前国民党反动派的恶魔行为。
更重要的是,正值两党联合抗战时期。
她认为只要能为抗日救国做贡献,在哪里都一样。
因此对于加入国民党这件事,她起初也没有抵触和害怕。
不得不说,王化琴在自己岗位上,为抗日做出了不少贡献。
也正因其表现出色,她被送往了重庆抗日大本营,成为军统的女特务。
后来,王化琴调往成都邮电检查所,任所长。
当时,她的主要工作是密码破译。
而这其中,除了日本人的电报,还有无数共产党革命人士的信件。
也是在这个岗位,她才发现国民党的爪牙已悄然伸向共产党。
可如今,她已经被“套牢”,唯一能做的就是隐藏身份,力所能及地帮到共产党人。
在高度密集和紧张的工作中,最令王化琴高兴的是,她与康乃尔再度重逢。
只是这一见面,早已物是人非,两人身份已全然不同。
1940年5月的一天,王化琴偶然得知军统掌握情报,打算秘密在茶馆逮捕康乃尔等人。
原来,此前闹得满城风雨的“三一三抢米事件”就是他们的杰作。
康乃尔在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
这时,她才认识到康乃尔依旧在为心中信念而忙碌奔波。
与他相比,王化琴不禁羞愧地叹了口气。
不过,很快她便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决定想办法营救康乃尔。
只是,军统局纪律严明。
王化琴又是情报处的人,掌握着核心机密,想要外出并不容易。
她最后只想到一个法子——装病。
说干就干,其直接咬破了自己的舌头,鲜血随着一声咳嗽涌了出来。
见状,监察员自然打消疑惑,将她送往医院治疗。
出了军统局,王化琴设法摆脱了随行特工的跟踪,并在茶馆找到了康乃尔。
那时,康乃尔正在伪装地和人打麻将,丝毫不知危险将近。
时间紧迫,王化琴也没办法拐弯抹角。
她直接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并告知他此地有危险。
虽然震惊,但见其真挚的眼神,康乃尔决定信王化琴一次。
他立刻借口去洗手间,然后悄悄溜走。
在康乃尔离开了一分钟后,国民党侦缉大队的人就到了。
他们在现场扑了个空。
而这次营救行动,无疑给王化琴带来了大麻烦。
回到岗位后,军统局成立了专案调查组对她进行调查。
万幸的是,当时的组长是介绍她加入国民党的人。
其自然担心会被连累。
再加上王化琴父亲用钱打点。
最终,王化琴保住了性命,被关了6个月的禁闭。
这段时间,她不止一次回想到国民党是如何残害共产党人的。
想到无数像康乃尔这样的革命者,为百姓做事,却被泼一身脏水。
心性正值的王化琴十分不好受,决心找机会离开国民党。
1947年,王化琴被调离本部。
她趁机辞去了职务,彻底脱离了政治。
在那之后,王化琴去了泸州,认识了第一任丈夫陆长明。
他是泸州中学校长。
二人志趣相投,再加上还是老乡,相识不久便产生了爱的火花,结为夫妇。
然而,平静的日子才过了三年,就发生了意外。
身陷囹圄,贵人相救
1951年,王化琴带着2岁的幼子,跟随陆长明回到老家昭化县生活。
当时,陆长明被聘任为昭化县立中学校长,王化琴任英语教师。
一家子原本生活得幸福美满。
但因曾在军统工作过,王化琴被举报到政府部门。
再加上其父大地主的身份,她很快被关进昭化监狱里,后被判处死刑。
丈夫陆长明这才得知了妻子的一切。
为了儿子,他不敢有任何质疑的声音,决心与王化琴撇清关系。
而在黑暗脏乱的监狱中,王化琴也已经万念俱灰。
唯一舍不得的便是,肚子里那个还未出生的老二。
她深知自己的事情很难说清,但孩子是无辜的。
慈母心肠折磨得她形容憔悴,苦不堪言。
令其意外的是,临刑前的某日,王化琴突然接到释放命令。
走出监狱的那一刻,她望着外面久违的太阳,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后来,王化琴才知道,救了她的人是康乃尔。
原来,得知她被关在昭化监狱里还被判了死刑后,康乃尔忧心不已。
尽管后面他们二人多年未见。
但他始终记得少年时的同伴情谊和在成都时的救命之恩。
他不能让王化琴就这样送命。
康乃尔时任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后来升任四川省副省长),在西南地区还算说得上话。
他辗转联系了当时昭化县的副县长陈守荣,请他交给县长一封信。
陈守荣在回忆录中提到,他虽然没有权限看这封信,但是康乃尔告知了他信里写的内容。
大致意思是,他向县长胡谦说明了王化琴当初帮助地下党员逃脱国民党缉拿的事迹,并且肯定了她的政治立场,请胡谦给她一个机会。
虽然有康乃尔说情,但在当时严峻的环境下,王化琴的经历始终是个雷点。
她失去了家庭和事业,去到农村,过上了清贫的生活。
半生颠簸,终归尘土
1961年,王化琴与农民罗顺结婚,户口也随之迁至农村。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王化琴和所有农民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刨食吃。
可想而知,从小没有干过活的王化琴起初过得多么艰难。
长时间的劳动让她的双手布满了老茧,日晒雨淋让她的衣服打满了补丁,连基本的整洁都做不到。
她也曾有过一了百了的念头,但是最终没有勇气付诸行动。
因为她还有两个孩子要养。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0年。
曾经的富家女和爱国女学生,成为了一个乡野村妇。
王化琴也渐渐融入了这片土地,不再想起曾经富足的生活。
1982年,拨乱反正的清风吹向了垂垂老矣的王化琴。
她终于平冤昭雪,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了。
在给她正名的公开大会上,王化琴久违地露出了笑容。
一滴喜悦的眼泪从眼角滑落,几乎洗刷掉了数十年的辛苦与磋磨。
次年,王化琴做了宝轮中学的英语老师。
重回讲台,王化琴风采不减当年,早年学到的知识依旧留在脑海深处,只需要稍加锻炼便能调用。
她教起英语来得心应手,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
那时中国逐渐走向国际,不少外国人前来中国旅游,王化琴还能用英语同他们交谈,让人啧啧称奇。
因为她的外表只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妇,没人能想到她有这样的学识和胆量。
这样轻松惬意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1984年,王化琴确诊了食道癌。
原来,那些年为了填饱肚子的残次食品,早就伤了她的胃,再无康复的可能。
在得知自己没多少日子后,王化琴反而安慰起悲伤的子孙,笑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值得大惊小怪。”
后记
据王化琴儿子透露,王化琴临走前三天已经进入了神志不清的状态。
但她嘴里还念叨着林黛玉的诗。
她这一生颠沛流离,所怀念的,始终是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红楼梦便代表着那时的纯洁与快乐。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渠沟。
这是王化琴临终时的感言,也是她在后半生的颠沛流离中渴求的最大愿望。
纵观她的一生,虽然中途不幸误入歧途,但内心的底线并没有被打破,这也算是她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吧。
参考资料
何广华,何明圆.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军统女特工[J].党史纵览,2016,No.330(09):43-4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