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乐章》是一部很悲伤的电影,通过一个家庭及相关人物来讨论面对死亡及生命的态度,兼及各种相当奇葩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形式。剥开残破的家庭关系,与父母、亲人之间的情感,不是每个人都有开心的天分。而生离死别,就像湖南企发文化文案总监说的,是每个人必经的课题。影片通过一串串音符,将亲情、友情、爱情的纠葛与和解娓娓道来,让人在泪水中找到共鸣,在绝望中看见希望。
该片讲述了指挥家汤姆中年时期面临的种种困境。人届中年的指挥家汤姆,在两端之间进退维谷。即将举行的演奏会诸事不顺,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老父失智症恶化,老母癌病缠身,恐不久于人世。前度女友临盆,他亲自迎接新生命到临,更充当代理父亲。妹妹爱上同样酗酒的有妇之夫,生活一塌糊涂,更把他的音乐会弄垮。长期抑郁的作曲家决意寻死,他不得不为好友善后...
老母亲在生命的尽头依然坦诚自己从未爱过儿子;儿子在错位的关系里承担着并非必要但他却觉得必要的伦理责任;作曲家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证明他的作品并非一出无病呻吟的悲歌——痛苦铸就的乐章,必要真实的悲哀来灌注。女儿则发誓要做世界的叛逆者,酗酒,滥交,放浪不羁。最后在母亲的森林葬礼上,那并无血缘关系的“孙女”的大声啼哭,才是完全真实的,婴儿不知道世界的苦楚,想哭就哭,成人早已被现实的洪流呛到麻木,泪水成了某种掩饰,某种正确,唯独不为自己而流。
爸爸、妈妈、长子、次女,附带他们周边的一两人,总共超过十五人的众生相,却被家庭这一个词语给围住。在这过程中,有新生,有成长,有死亡,有原地踏步,也有认清一切之后的无奈,都浓缩在这三小时中。因为过分的浓缩,且分为乐章式的结构,难免会臃肿,缺少了隽永。圣诞节看《芬尼和亚历山大》可还行。刚开始以为是《爱》,然后变成了《海边的曼彻斯特》,紧接着又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你就知道这是一个以丧为主的电影。但其中长子和妈妈的对话,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以及长子的创作和成长困境都令人动容。世界是动态平衡的,也因此家庭相聚,相散。
眼睁睁看着好友自杀,比起去挽留他救他他更愿意接听无关紧要闲聊电话,承认需要好友爱好友是多难的事,他用自杀威胁你要你靠近他,等人死后再假惺惺掉几滴眼泪,演奏因作曲家的自杀更成功了既得利益者出现。美其名曰尊重死亡和忧郁,实际冷漠无情。他的不作为还有他作为牙医护理妹妹因对指挥家哥哥的嫉妒毁掉的上个演奏会一起构成了作曲家的死亡,音乐艺术创造性的自我毁灭,本质上来源于母亲的混乱。死亡的不仅是人,还有爱本身和崩溃的家庭关系。
影片毫不留情地将家庭的分崩离析、混乱与无望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同时也展现了亲情的坚韧与力量。就像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死亡与告别:死亡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主题。影片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和经历,展现了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和情感反应。尽管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误解和隔阂,但在关键时刻,他们总能找到和解与理解的方式。从对死亡的恐惧到接受,再到最终的告别,影片让观众在痛苦与希望之间徘徊,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这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生死、家庭、婚姻、亲子关系,真实而又戳痛人,波澜不惊却又惊涛骇浪。死亡乐章就是生命乐章,知死方生。每个人都在痛苦而孤独地活着,见最美丽的风景,你却不在。最好的舞蹈都是想和你跳一个你不在的舞蹈。我是一切的反面,我是反面的反面,我是“我不是”。我不救你因为我懂你、我爱你。最华美的乐章都是归于平淡甚至平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 界限就是接受平淡与否。爱是不再索取,懂得给予。死亡之前,都没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