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汽乘用车官方发布名为《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梦想融合,承诺加乘》的海报,正式官宣,飞凡汽车重新回归上汽乘用车阵营,并与荣威加快在研发、销售、服务等层面的融合。
对于荣威与飞凡融合一事,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我们将把工作重点放在荣威、飞凡营销服务机构的融合上。并在三个方面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第一,对用户做的承诺要兑现;二、答应经销商的事情,要好好做,更负责任;三、要加快速度,进一步发展荣威、飞凡的产品型谱。”
同时,目前35家荣威门店、12家飞凡门店已整合成为荣威飞凡经销商门店,预计今年底将有100家经销商门店开业。
难扛高端大旗
飞凡汽车的成立是被上汽集团寄予了“非凡”的使命,即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
其实早在2018年,上汽就推出了号称“纯电动高性能豪华SUV”的荣威MARVEL X(参数丨图片)车型,在性能上,对标特斯拉,在豪华上,比肩BBA。但市场反应平淡,上市半年累计卖出了不到4000台。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荣威品牌力较弱。荣威和名爵品牌都是上汽从英国收购而来,虽然有着欧洲血统,但在国内认知度低,而且荣威主力车型的售价也在10-15万元,因此在消费者的大众认知里,荣威的车型属于中低端,对于推出30万左右的产品,消费者并不买账。
为了跳出荣威的品牌限制,2020年5月,上汽荣威启用了“R标”和“新狮标”双标战略,R品牌专注于高端市场,并曾先后推出ER6和MARVEL R两款车型,被吐槽是荣威的改款车。
于是2021年,R品牌彻底从荣威拆分出来,更名为飞凡汽车,还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站在了同等战略高度。
按照规划,飞凡汽车主攻20万-40万元中高端新能源智能化产品,与智己汽车共同承担起上汽集团在高端电动智能新赛道突围的重任。预计2022-2025年期间,飞凡汽车至少推出5款全新车型,覆盖轿车、SUV、MPV等,并实现销量至少每年100%增长。
但现实很骨感,销量成绩始终不如预期。数据显示,2022年,独立后的飞凡汽车全年销量仅为1.45万辆。2023年,飞凡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但最终也只交出了2.1万辆。今年飞凡汽车的销量大幅下探,前9个月累计售出了不到6千辆。
背靠上汽集团,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飞凡汽车,独立之后的表现无疑是不合格的。
问题频发
飞凡冲击高端的失败也不是毫无预兆。
在价格战、内卷之下,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越发被衬托成香饽饽,也就成了各家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各家企业摩拳擦掌,包括比亚迪、极氪、赛力斯、理想等一众新老车企,竞争激烈。而频繁更名的飞凡汽车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较低,缺乏一贯的影响力,始终是行业内的小透明。
当车价来到20万、30万、甚至更高的价格,此时消费者注重的就不仅仅是实用价值,还有品牌带来的独特用户体验、智能化以及社交价值等优势,以此支撑品牌溢价。
就社交价值而言,对于小透明的飞凡汽车几乎不存在了。
再看用户体验,飞凡汽车给自己的标签是“舒适”。乍看之下,舒适很难跟稀缺、独特挂上钩,也就很难成为消费者下单的理由。
同时,飞凡汽车频繁爆出的品控问题也难言舒适,甚至上演了车展“车主集体维权”的闹剧。并且在车质网和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对飞凡汽车的相关投诉很多,包括不限于飞凡ER6和MARVEL R还出现了诸如气囊故障灯报警、空调蒸发箱箱体溺水、车机系统无法升级、车机互联手机APP无法更新车辆信息、经销商不兑现购车补贴等一系列问题。
至此,智能化也不能成为飞凡汽车的优势了。一个新品牌失去了技术优势、口碑认知,想要推进高端化进程便少了很多可能。
其实飞凡汽车也并不是没有希望,2023年飞凡F7上市,可以说是直接瞄准了蔚来ET5,提供车电分离,不光购入门槛直接降低至14.89万,也满足目标客户追求补能体验的需求。据上汽统计,在飞凡F7车主中,有超过一半都是选择车电分离的购车模式。
但是,当时上汽飞凡承诺投建5千座换电站,但截止2024年7月实际仅建成26座。车主们不仅未享受相关服务,还需支付高额租金及服务费。最终一封上汽飞凡 R7 车主维权公开信再次把飞凡推上了风口浪尖,换电本来有望成为“拯救飞凡”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以失败告终。
飞凡除了自身因素外,在集团产品矩阵中的价格定位也很尴尬。原本飞凡汽车与智己汽车共担高端电车突围的重任,其中飞凡聚焦20万-30万元之间的中高端市场,智己主打30万元以上,两个品牌互打配合。但是随着智己品牌价格的不断下探,两者的定价开始重合,飞凡在价格上明显被碾压。
对此,飞凡也选择了降价。其中指导价30万以上的飞凡R7,仅一年降价就超过三分一,快速的降幅不仅拉低品牌中高端的定位,也在击碎消费者对飞凡的品牌信任。
合并之后
如今飞凡汽车的回归也在市场的预料之内。相比前几年车企纷纷设立新能源独立子品牌的扩张,如今则进入了子品牌新一轮的战略收缩期。不久前吉利汽车也宣布几何正式并入银河品牌,以“GEOME”作为银河系列中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推向市场。
分析原因,无外乎是市场竞争激烈、品牌过剩,促使车企不得不集中资源,降低成本。
此次回归对于飞凡也有利处,即使成立三年,飞凡也并未建设好销售网络,并支撑其售后体系。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飞凡品牌具有销售功能的网点为172个/覆盖60个城市、具有售后功能的网点为100个/覆盖城市仅为55个。而同一时间的荣威品牌门店为493个,覆盖城市255个,在全国的网点覆盖率上未弱于其它自主品牌。
飞凡汽车可以借助荣威的渠道,打开市场,增加知名度。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两个品牌从产品定义的优化、实施、上市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策略,以及整个渠道网络的发展策略,都是同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乘用车荣威飞凡事业部总经理何明磊提出,“飞凡将不再局限于纯电这条技术路线,将推出插混或增程车型,但是该系列不会包含纯燃油车型。”这有助于丰富飞凡品牌的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飞凡汽车作为荣威品牌的高端系列,其市场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消费者可能需要时间适应这一变化。
如今,造车新势力早已经历过一波惨烈的市场淘汰,存活下来的各家车企又开始在新能源子品牌上进行战略收缩,或将预示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迎来新一波的深度变革,不再比拼子品牌数量,那就会对车企的产品质量与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