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市长傅筱庵:府邸守卫森严,他是如何被一个厨子割下脑袋的?

分享至

1940年10月1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一则震惊全城的通告:汪伪政府高层、上海市长傅筱庵在家中遇害身亡。这位自诩"铜墙铁壁"的汉奸头子,竟在自己的府邸中惨遭杀害,而且死状极其凄惨。消息一出,上海街头巷尾竟然响起了阵阵叫好声。

傅筱庵作为汪伪政权的重要人物,一向与日本高层来往密切。他不仅阿谀奉承,更有意将上海市的管理权完全交予日本人之手。如此卖国求荣的行径,早已激起民愤。然而,傅筱庵深知自己罪责深重,早有防备。他在府邸内外布置了重重警卫,自认固若金汤,难以下手。

可就是在这铁桶般的守卫下,傅筱庵还是难逃厄运。更令人惊讶的是,杀死他的竟是一位普通的厨子。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厨师是如何突破重重关卡,成功刺杀傅筱庵的?他又是受何人指使?在这惊天动地的刺杀事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傅筱庵的崛起:从底层工人到汉奸市长

要说傅筱庵这个名字,在上海滩可谓是无人不晓。可谁又能想到,这个后来被称为"汉奸市长"的人物,竟是从一个卑微的工人爬上去的呢?

话说1892年,傅筱庵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江苏农家。那时候的中国,正是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年代。傅筱庵从小就听父亲说,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学洋人的本事。这句话,可以说是为傅筱庵日后的人生轨迹埋下了伏笔。

1907年,15岁的傅筱庵来到了繁华的上海滩。彼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了列强势力角逐的舞台。英国人在这里开设了不少工厂,其中就有上海英商造船厂。为了谋生,傅筱庵进了这家工厂做工。

要说这英商造船厂,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工人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工资却少得可怜。傅筱庵虽然年纪小,却心思活络。他发现,厂里的英国管理人员总是抱怨听不懂中国工人在说什么。



于是,傅筱庵开始偷偷学习英语。他白天干活,晚上就趴在油灯下,一遍遍地背诵英文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傅筱庵就能用蹩脚的英语和洋人们交流了。

这一手,可让傅筱庵在工厂里出了名。英国老板们发现,有了这个小伙子当翻译,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就这样,傅筱庵从一个普通工人,摇身一变成了厂里的"红人"。

但傅筱庵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更进一步?这时候,他想起了父亲的那句话:要学洋人的本事。于是,傅筱庵开始刻意模仿英国人的举止言谈,甚至连穿衣打扮都向他们看齐。

这一招还真管用。英国老板们觉得,这个中国小伙子不仅能说英语,还这么"洋气",简直就是个"二等洋人"。就这样,傅筱庵从翻译一路升到了工厂主管的位置。

可以说,傅筱庵的崛起之路,就是一部不断向洋人靠拢的历史。他深谙"欺软怕硬"的道理,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却是另一番嘴脸。



工人们私下里都说,傅筱庵这个人,比洋人还狠。他经常克扣工人工资,稍有不从,就会被无情开除。可就是这样一个"狠角色",却在上海滩的名流圈里混得风生水起。

傅筱庵深知,要在上海滩站稳脚跟,光有钱还不够,还得有人脉。他开始四处结交富商巨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被称为"中国实业之父"的盛宣怀。

盛宣怀是何许人也?他可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傅筱庵看准了盛宣怀的地位,开始对他大献殷勤。

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圆滑的处事手腕,傅筱庵终于成了盛宣怀的红人。他开始负责盛家与外国企业的联络工作,这让他有了更多接触洋人的机会。

然而,世事难料。1916年,盛宣怀突然去世,傅筱庵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但他并没有慌乱,反而看准时机,趁着盛家子女争夺家产之际,低价收购了不少盛家的产业,转手高价卖出,一举成为了上海滩的新贵。



正当傅筱庵春风得意之时,一场巨变降临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上海沦陷。在这个风云突变的年代,傅筱庵又嗅到了"机遇"的味道。

他开始频繁出入日本人的场合,对日本军官们阿谀奉承。日本人很快注意到了这个能说会道的中国商人。他们需要一个"傀儡"来管理上海,而傅筱庵恰好符合他们的要求。

1940年,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傅筱庵摇身一变,成为了汪伪政府任命的上海市长。从一个卑微的工人,到高高在上的市长,傅筱庵用了短短33年的时间。

然而,这个位置并不是傅筱庵荣耀的巅峰,反而成了他人生的终点。因为就在同年,一把锋利的菜刀,结束了这个"汉奸市长"的生命。这把刀的主人,正是他府上的一个普通厨子。

傅筱庵的恶行:引起民愤的种种作为



傅筱庵坐上上海市长的宝座后,可谓是得意忘形,为所欲为。他那些令人发指的恶行,如同一把把尖刀,深深地刺痛了上海百姓的心。

首先,傅筱庵对工人的压榨可谓是登峰造极。要知道,他可是从一个普通工人爬上来的,本应该对工人阶级更有同情心才对。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对工人的剥削比那些洋人老板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傅筱庵的治下,上海的工厂里简直是人间地狱。工人们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稍有不慎,就会被扣工资或开除。有一次,一个年轻工人因为实在太累,在工作时打了个盹,结果被傅筱庵派来的监工发现,当场就被打断了一条腿。

更可恶的是,傅筱庵还想出了一个"扣粮制度"。工人们的工资本来就少得可怜,他还要从中扣除一部分,美其名曰"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实际上,这些钱都进了傅筱庵自己的腰包。

有人统计过,在傅筱庵担任市长的短短几个月里,他的个人财产就增加了十倍不止。而同期,上海的工人们却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



傅筱庵的贪婪还不止于此。他公然违抗国民政府的命令,与日本侵略者沆瀣一气。1940年春,蒋介石下令所有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必须悬挂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可傅筱庵倒好,不仅不挂国民党的旗帜,反而在上海市政府大楼上高高挂起了汪伪政权的"五色旗"。

这一举动,无异于在上海百姓的脸上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人们纷纷议论,说傅筱庵这是在向日本人表忠心,完全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

但傅筱庵的恶行远不止于此。他还出台了一系列损害上海民众利益的政策。比如,他下令关闭了许多中小学校,美其名曰"节约教育资源"。实际上,这些学校的校舍都被他低价卖给了日本人,用来开设赌场和妓院。

有一次,一位老校长跪在傅筱庵的轿车前,恳求他不要关闭学校。傅筱庵不但没有停车,反而命令司机加速,直接从老校长身上碾了过去。这件事在上海传为佳话,人们都说傅筱庵不但没有良心,连最基本的人性都丧失了。

傅筱庵对日本人的讨好,更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1940年夏,日本军方向傅筱庵提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要求:他们需要三百名年轻女性作为"慰安妇"。这个要求一出,就连一些日本官员都觉得有些过分。



可傅筱庵呢?他不但没有拒绝,反而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完成任务。他甚至还说,如果不够的话,可以再多找一些。为了凑齐这三百个名额,傅筱庵下令警察四处抓捕年轻女子。那些日子里,上海的街头巷尾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许多家庭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藏起来,以免遭此毒手。

有一位叫王芳的姑娘,被警察抓到后,宁可跳楼自尽也不愿意当"慰安妇"。这件事在上海市民中引起了极大的愤怒。人们纷纷咒骂傅筱庵,说他简直不是人,是畜生。

面对民众的愤怒,傅筱庵却毫不在意。他公开宣称:"我请来了二十三位武功高强的保镖,就连一只苍蝇也休想靠近我。你们就算恨我入骨,又能把我怎么样?"

傅筱庵的这番话,无疑是在火上浇油。上海的老百姓们都在盼望着,什么时候能有人出来除掉这个祸害。可是,谁又能突破傅筱庵的重重防卫呢?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傅筱庵府上的一个普通厨子。他用一把菜刀,结束了这个"汉奸市长"的生命,也为上海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这个厨子是谁?他为什么要杀傅筱庵?他又是如何在重重保镖的包围下得手的?这一切,都要从一个神秘人物的出现说起。

蒋介石的密令:军统局的暗杀计划

1940年的重庆,国民政府大楼内,蒋介石正在与几位高级将领举行秘密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除掉傅筱庵这个汉奸?

蒋介石拍案而起,怒斥道:"傅筱庵这个卖国贼,不但投靠日本人,还在上海为非作歹,残害我们的同胞。这样的人,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在场的将领们纷纷点头附和。一位将军说:"可是傅筱庵府邸守卫森严,想要暗杀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蒋介石沉思片刻,忽然抬头看向坐在角落里的一个人,说道:"戴笠,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戴笠,这个名字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是令人闻风丧胆。他是蒋介石的得力助手,也是军统局的创始人。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实际上是一个特务组织,专门负责情报收集和暗杀行动。

戴笠站起身来,向蒋介石行了个军礼,说道:"请委员长放心,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就这样,一个针对傅筱庵的暗杀计划悄然展开了。

戴笠回到军统局总部后,立即召集了他最得力的干将陈恭澍。陈恭澍是军统局有名的"辣手书生",曾多次成功执行暗杀任务。



戴笠对陈恭澍说:"这次的任务非同小可,你要亲自去上海,想办法干掉傅筱庵。记住,无论用什么方法,一个月之内必须完成任务。"

陈恭澍领命后,立即带着几名精干的特工前往上海。他们化装成普通市民,在上海租了一间小屋,开始秘密观察傅筱庵的行踪。

然而,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傅筱庵的警惕性极高,每次外出都有二十多名保镖随行。即使在家中,也有重兵把守。陈恭澍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无法接近傅筱庵。

一次,陈恭澍安排一名特工假扮成送报纸的小孩,想混进傅筱庵的府邸。可还没等靠近大门,就被警卫发现,当场击毙。

又一次,他们试图在傅筱庵常去的一家饭店里下毒。结果傅筱庵临时改变主意,没有去那家饭店,反而是几个无辜的食客中毒身亡。这件事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傅筱庵更加提高了警惕。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个月的期限眼看就要到了,陈恭澍却还是毫无进展。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想新的办法。

就在这时,戴笠突然来了一通电话。电话里,戴笠的语气异常严厉:"陈恭澍,你是不是觉得这个任务太难了?要不要我派人来接替你?"

陈恭澍连忙说:"请再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能完成任务。"

戴笠冷冷地说:"好,我再给你十天时间。如果十天之内还完不成任务,你就提着自己的脑袋来见我吧!"

这通电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陈恭澍的心上。他知道,戴笠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如果真的完不成任务,自己的小命恐怕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就在陈恭澍一筹莫展之际,他的一名手下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

"头儿,"那名手下兴奋地说,"我们发现傅筱庵府上有个厨子,每天都要出门买菜。这个厨子好像对傅筱庵很不满,经常在市场上骂傅筱庵是汉奸。"

陈恭澍眼前一亮。这个厨子,会不会就是他们一直在等的那个突破口?

于是,陈恭澍立即安排人手,开始秘密接触这个厨子。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叫朱升源的厨子,竟然有着不为人知的悲惨经历。

原来,朱升源的家人曾经惨遭日本兵杀害。而傅筱庵不但不为他们讨回公道,反而还与日本人狼狈为奸。这让朱升源对傅筱庵恨之入骨。



陈恭澍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他决定亲自出马,说服朱升源加入他们的行动。

就这样,在傅筱庵府邸的厨房里,一个惊天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而傅筱庵,还沉浸在他那虚假的安全感中,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朱升源的身份:厨师背后的秘密

在傅筱庵的府邸里,有一个名叫朱升源的厨师。表面上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烧菜做饭的伙计,但谁也不知道,这个看似平凡的厨子背后,却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朱升源原本是江苏无锡的一个普通农民。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健在,妻子贤惠,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日子虽然清贫,但也过得安宁快乐。



然而,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这一切都改变了。日军攻占无锡后,在当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朱升源的全家,除了他自己,都惨遭日军毒手。

那一天,朱升源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他听到村子里传来阵阵枪声和惨叫声。等他赶回家时,眼前的一幕让他终生难忘:他的父母、妻子和年仅五岁的女儿,都倒在血泊中,已经没有了呼吸。

朱升源悲痛欲绝,但他不敢停留。因为日军正在挨家挨户地搜捕幸存者。他只能含泪离开家乡,跟随难民潮逃往上海。

到了上海后,朱升源流落街头,靠捡垃圾为生。有一天,他实在饿得受不了,晕倒在了傅筱庵府邸门口。

当时的傅筱庵还没有成为汉奸市长,只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商人。他看到朱升源可怜,就收留了他,让他在府上当个厨子。



朱升源感激傅筱庵的救命之恩,对他忠心耿耿。他凭借着一手好厨艺,很快就成了傅筱庵最信任的仆人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日军占领上海,傅筱庵开始逐渐向日本人靠拢。朱升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劝说傅筱庵不要与日本人合作。但傅筱庵非但不听,反而严厉呵斥朱升源不懂大局。

有一次,傅筱庵在家中宴请日本军官。朱升源被安排负责做菜。当他端着菜品走进餐厅时,看到的却是那些手上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日本军官正在大吃大喝,言笑晏晏。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朱升源的心。他回到厨房后,忍不住痛哭失声。从那天起,朱升源对傅筱庵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在市场上公开咒骂傅筱庵是汉奸,说他早晚会有报应。

傅筱庵听说后,把朱升源叫到跟前,厉声训斥:"你一个下人,懂什么?我与日本人合作,是为了保全上海百姓。你若再胡言乱语,就给我滚出去!"



朱升源咬着牙没有说话,但心里的怨恨却如同野草一般疯长。他开始暗中观察傅筱庵的一举一动,寻找能够报仇的机会。

就在这时,陈恭澍找上了朱升源。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朱升源如往常一样出门买菜。突然,一个陌生人拦住了他的去路。

"朱升源,我知道你恨傅筱庵。"那人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可以帮你报仇。"

朱升源警惕地看着对方:"你是谁?"



"我叫陈恭澍,是军统局的人。"陈恭澍压低声音说,"我们正在执行一项秘密任务,目标就是傅筱庵。"

朱升源听到"军统局"三个字,顿时紧张起来。他知道,军统局是国民政府的特务机关,专门负责暗杀汉奸和日本特务。

陈恭澍继续说:"我们已经观察你很久了。我们知道你的家人是怎么死的,也知道你对傅筱庵的真实想法。现在,我们给你一个为家人报仇的机会。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