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拓宽产业工人职业提升通道

0
分享至

原标题:拓宽产业工人职业提升通道

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

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有奔头,投入建设才更有劲头,但当前产业工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发展空间狭小、成长路径不清晰、竞争处于弱势地位等困境,职业发展“一眼望到边”和“一眼望不到边”的问题同时存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相关部署如何勾勒产业工人的职业未来,企业发展和工人成长如何实现共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机遇挑战并存

“产业工人的适应能力和整个队伍的稳定性、成长性,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对保障和引导他们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王霆认为,一方面,通过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使其掌握先进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健全的职业发展体系将为工人创造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增强其就业稳定性,促进社会公平。

目前,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技能提升,通过解决技术难题、改进生产工艺、开展研发创新,从学徒工成长为技术骨干;二是管理晋升,产业工人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后,转向班组长等基层管理岗位,再随着管理能力的提升逐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

浙江传化集团纺化事业部大江东基地总经理助理张建军选择的是第二条路线。2016年参加工作时,他是一名一线生产操作工人,后来通过竞聘走上经营管理岗位,8年里从车间专员、主管成长为供应链管理部副部长、基地总经理助理。“集团有‘工匠、专家、管理’多种晋升序列,每个序列分为不同等级,我们通过培训、实践、考核获得更高等级职务的任职资格。”张建军认为,产业工人的个人成就高度依赖外部培养体系和人事制度的完善。

近年来,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效明显。2017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从6个方面推进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创新,包括拓宽发展空间、畅通流动渠道等。以张建军所在的传化集团为例,在六大职类80个职位中开展任职资格评定,并专门成立技能学院,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产业工人3500多人次。

也要看到,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汪雯表示:“产业工人的收入呈上涨趋势,但是就工作强度、稳定性、晋升机会等方面而言,还未达到高质量就业的标准。”2023年,我国农民工从事第三产业的占53.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产业工人当下更倾向于灵活化雇用形式的第三产业,例如快递员、外卖员、网约工等。”在不稳定的雇用关系中,雇主进行人力投资的意愿较低,工人自我提升的主动性有限,不利于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经验积累和长久的职业规划。

“在岗位间频繁进行水平更替而非向上攀升,是一种新的职业困境。为身处各个产业的工人提供更明确、畅通、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迫切举措。”汪雯说。

多位专家提到,如果缺乏职业规划,产业工人长期停留于低技能、重复性工作,将难以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发展带来的就业冲击。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王星认为,健全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体系,既有助于增强产业工人的就业韧性,也有助于提升其就业安全感和社会地位。

畅通发展通道

专家认为,理想的职业发展体系,除了薪酬和福利的合理设计,还要为产业工人提供在组织层级中向上攀登的机会、获得更高水平技能的受教育机会。

“总体来看,现在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相对狭窄,高级岗位‘僧多粥少’,竞争压力大,一些行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统筹。”王霆说。

《意见》从“畅通向上发展通道”和“贯通横向发展机制”两方面对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作出安排,前者包括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举措,后者包括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等举措。

王霆认为,“向上”的安排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清晰的晋升路径,产业工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有助于激发其进取心和职业荣誉感;“横向”的安排打破了单一的职业发展路径,为产业工人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横向”诸多措施中,“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收获不少好评。张建军告诉记者,传化集团内部工匠、专家、管理3个通道之间可以转换、调动,这不仅为产业工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也能为企业培养既懂生产、又懂运营的复合型人才。王霆表示,企业既要为岗位的转换创造条件,也要提供相应支持,帮助产业工人适应新的业务要求。这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内部活力,提高生产和运营效率。

在“向上”的举措中,建设“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相关要求引起多位专家关注。专家表示,科学的评价将引导产业工人在技能水平、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其中,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是确保向上发展的关键,其建设应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还要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评价体系应引入企业、行业、专家等多方面的声音,要能获得同行和市场的认可,还要和薪酬待遇挂钩,不能仅仅是一个‘帽子’。”王星说。

发挥企业作用

企业作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的直接构建者和实施者,应积极参与技能人才评价的标准制定和执行,特别是龙头企业,应掌握所在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整合行业、协会、院校等资源共同培育产业工人,推动职业发展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意见》多次强调企业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例如“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责任”“鼓励大型企业制定技能人才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指导计划”等。

让张建军印象深刻的是,入职时集团有专人帮助他进行职业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路线图,我们工作起来更有奔头,更有安全感。”他说。

“对于企业而言,为产业工人构建良好的职业发展体系,对内能够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为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对外能够树立良好的雇主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形成用人的良性循环。”王霆说。

《意见》明确,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由企业担当主体。“产业工人队伍是传化集团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陈捷介绍,集团设立职工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对职工接受外部培训给予支持,引导员工适应集团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

也要看到,一些企业还面临“新人一旦培养成熟就流失”“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可投入资金有限”等顾虑和困难。

王霆建议,企业要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外部市场发展,预测不同阶段对产业工人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做好人才盘点和梯次培养,做好培训投入的成本收益分析。此外,推出员工持股、技能津贴和服务年限挂钩等长期激励措施,使产业工人的发展与企业利益更加紧密地绑定。

对于企业培训难以覆盖的产业工人群体,政府要及时补位、提供公共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要满足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并准确响应市场变化。

“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一定是多元主体合作构建的,企业、工会、协会、培训机构都应参与其中,既要满足雇主的实际需求,又要有利于产业工人个人提升,促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汪雯认为,政府部门应积极促成多元主体的合作,并根据战略所需对培养内容进行方向指导,做好数字化、绿色发展、新兴产业的人才储备。

汪雯建议,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应设立职业顾问,为产业工人提供培训安排、职业规划、晋升路线等就业建议。“要让就业促进工作不再局限于找到工作,而是走向更长职业生命周期的终身发展。”汪雯说。

来源: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中工网为全国总工会主管、工人日报社主办、中国工会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和管理的中央新闻网站
196266文章数 111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