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1950年冬天,毛主席把自己好朋友的侄子张峻明(原私立东山初级中学校长)邀请到北京。
张峻明的叔叔和毛主席是同学,他自己跟毛主席平时素有来往,管毛主席叫 “润叔”。
这次来北京,毛主席特意向他打听了东山学校最近的情况,张峻明跟毛主席说了学校被取缔的经过。
毛主席听了之后,特别生气,斥责道:“简直是胡闹!”
那么这所学校跟毛主席有着什么因缘呢?当地又为何要取缔该学校呢?
建国初期的波折
建国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东山学校作为一所私立学校,拥有800多亩良田,在这场运动中被认定为“封建剥削”。
按照当时的土改政策,私立学校拥有的良田及祠堂庙宇拥有的良田,虽非个人田产亦属没收之列。
于是,东山学校的良田被人民政府没收,全部分给了当地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随着良田被没收,学校也就被取缔,曾经辉煌的东山学校在历史的转折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一决定在当时的背景下或许有其政策依据,但对于这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重大教育意义的学校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1950年冬天,毛主席当年的老同学之子、东山初级中学校长张峻明去了北京,向毛主席说起了东山学校被取缔这件事。毛主席听后非常生气,怒道:“简直是胡闹!”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愤怒,一方面是因为东山学校是他的母校,承载着他的青春回忆和求学经历;另一方面,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简单粗暴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而这次在他的老家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这显然违背了毛主席的初衷。
张峻明建议恢复东山学校,但毛主席一向大公无私,原则分明,他不想直接干涉此事,他认为,“此事宜由地方政府解决为好”,让张峻明回去后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以当地政府的调查结果为准。
第一站:东山学校
东山学校始建于1890 年,由湘乡士绅发起筹建,后在新疆巡抚刘锦棠带头捐款倡修下,于1895年正式开班课士,始名“东山精舍”,开湖南新式教育的先河。
此后,学校历经多次更名,1900年易名为“东山书院”,1905年更名为“湘乡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该学校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
例如开国大将陈赓、谭政,著名国际诗人萧三,著名社会活动家易礼容,革命烈士毛泽覃等也都曾在这里接受新式教育的启蒙。
一代伟人毛主席于1910年秋来到此处求学,他曾表示:“我虽然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人的教育。”
这里,是他离开家乡、了解世界的第一站。
在东山上学期间,毛泽东受曾国藩影响,觉得农家孩子也能立志干大事,既能救世界,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余时间,他经常和同学们聚在校园里,谈论时事和让中国变富强的办法。
有一回,他从同学萧三那儿借了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书里讲了一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英雄人物。
毛泽东一下子就被书里的人物吸引了,尤其是读到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迦德邻女皇、卢梭、孟德斯鸠这些人的传记的时候,他忍不住在书上圈圈点点,表示很赞赏。
还书的时候跟萧三说:“咱们得讲究让国家富强、军队强大的办法,这样才不会走安南、朝鲜、印度的老路。你知道中国有句老话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所以咱们每个老百姓都得努力。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现在很弱,要让它变富强、独立起来,得花很长时间,不过时间长也没关系。你看,华盛顿打了八年仗,才取得胜利,建立了美国,咱们也得准备长期奋斗!”
东山学堂 “以天下为公” 的校训,深深影响着少年毛泽东,给他树立救国救民的大理想打下了基础。
在他离开东山之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 “子任”,意即以天下为己任。
1936年10月,历经两万五千里长征刚到达陕北的毛主席,在窑洞里第一次对外国记者斯诺谈起了自己的身世,并特别介绍了他进的第一所新式学校——东山高等小学堂:“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的‘新学’却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相当‘激进’的。”“在这所新式学校里我能够学到自然科学和新的西方学科。”“我在这个学校很有进步。”
1955年,毛主席在与东山学校同学谭世瑛的谈话中,再次说起了东山学校在他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我进不了东山学校,也到不了长沙城,只怕出不了韶山冲呢!”
对于母校的这种特别情感,毛主席的儿媳邵华将军体会最深,她曾深情地回忆说:“爸爸生前就多次跟我们说过,东山学校是所好学校。”
恢复之路
张峻明从北京回到长沙后,立即向毛主席的表兄兼老师王季范通报了东山学校被取缔的经过。
王季范当时是湖南颇有声望的教育家,深知东山学校的重要意义。
1951年2月,王季范联系湘乡县在长沙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谭戒甫等人,联名写信给湘乡县解放后第一任县长刘亚南、文教科科长曾冲,建议恢复东山学校原名以纪念领袖。
张峻明的积极行动,为东山学校的恢复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湘乡县人民政府、湘乡县文教科接函后即向湖南省文教厅请示。
省文教厅于1951年8月派人持复函来湘乡县。
在省文教厅的督促下,湘乡县决定先行筹办东山小学。
经过半年努力,省立东山小学于1952年春季正式开学开课。
学校教职员工23人,开设10个班级,有400多学生入学。
1955年,省立东山小学下放归湘乡县办学。
东山学校复校之初,由于条件,只设立了小学部。
20世纪50年代,根据教育发展形势需要,办了初中部、高中部。
毛主席题写校名
1958年,毛主席的老家湘潭县办了所湘潭大学。给家乡的大学题校名,那最合适的人肯定是毛主席。
所以中共湘潭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就拜托毛主席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在湘潭县文教科工作人员陪同下,去北京请毛主席给新办的湘潭大学题校名。
毛宇居在1953年的时候就专门去北京,请毛主席给扩建的韶山小学题校名。
那时候去这学校读书的小朋友可多了,设在毛氏宗祠的学校校舍装不下这么多学生,学校就选了跟毛主席旧居隔一段路的张家山建了新校舍。毛主席建议把韶山小学改名叫 “韶山学校”,很高兴地题了 “韶山学校” 的校名,还说学校以后要办初中、高中、大学,这样一次就都写全了。有了毛宇居第一次请毛主席题校名的成功经历,这一回让他再去北京也挺合理。
9月9日晚,毛主席和毛宇居亲切交谈,听说家乡办大学,可高兴了。
但是一听要题校名,他就跟毛宇居说,我的母校东山学校的师生写信让我给母校题校名,我一直没动笔呢,我要是写了湘潭大学的校名,恐怕他们有意见。
毛宇居就说,你给东山学校也题一个校名,我回湘潭把校名送到中共湘乡县委,这不就都解决了嘛。
毛主席听了毛宇居的话,于9月10日,写了两幅“湘潭大学”校名,并致信毛宇居:
“遵嘱写了湘潭大学校名二纸,请转致选用为盼。另致东山学校一缄,亦烦转致。”
题校名的这天是9月10号,此后,每年的9月10日成为了东山学校的校庆日。
这一天,东山学校的师生们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缅怀伟人的功绩,传承东山学校的优良传统。
同时,这一天也成为了东山学校向社会展示其教育成果和历史底蕴的重要时刻。
东山学校以毛主席题写的校名作为荣耀,不断努力发展教育事业。
学校秉持“公诚勤俭”的校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他们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结 语
如今的东山学校,已然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每年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参观,游客们漫步在校园中,感受着这里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红色文化底蕴。
他们在少年毛泽东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和座位前驻足,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个心怀壮志的少年在此发奋读书的场景;在石桥上,诵读着《七绝咏蛙》,感受着毛泽东年少时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怀。
近年来,东山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居湘潭市前茅、湘乡市第一。
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在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以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胸怀天下,立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山学校,这座承载着历史与荣耀的学府,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未来。它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学习时报:《东山书院:毛泽东走出韶山冲的第一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少年毛泽东母校喜迎120岁华诞》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为家乡题写了这些“金字招牌”》
湖南日报:《东山学校:毛泽东走出韶山冲 踏上革命征途第一站》
《新湘评论》,2010年.01期,唐春元,《“东山学校是所好学校”》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06期,刘伟,《东山高等小学堂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
《文史博览》,2016年.11期,沈果毅,《毛泽东为母校恢复校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