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目前,我国合成氮肥及合成甲醇的工艺气体,焦炉气及天然气、沼气及民用燃气等含硫气体,所采用的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只要工艺条件选择合适,工艺设备配置合理,脱硫催化剂高效适用,工艺控制规范,其脱硫效率、再生效率、硫磺回收率,系统阻力以及除脱硫副盐之外,脱硫液的组分及贫液中悬浮硫的含量,都是可调可控的,均能较好的满足脱硫净化度的工艺要求。
唯独脱硫溶液中副盐的逐渐积累是一大难题,可见,如果将脱硫液的副盐也纳入可调可控的工艺系列,使其保持在不大影响脱硫工艺正常运行的低含量区间,采用物理的方法将其回收,是有效的可行的。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副盐积累的危害:
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在脱除H2S主反应(1)的同时,总还伴随着如下的副反应(2)、(3)、(4)、(5)
H2S+Na2CO3—NaHS+NaHCO3(1)
2NaHS+2O2—Na2S2O3+H2O(2)
2Na2S2O3+O2—2Na2SO4+2S↓(3)
HCN+Na2CO3—NaCN+NaHCO3(4)
NaCN+Na2S2O3—NaCNS+Na2SO3(5)
上述副反应所生成的Na2S2O3、Na2SO4、NaCNS 、Na2SO3等副盐不可避免的逐渐积累,终将导致脱硫液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较明显的呈现出脱硫效率下降,脱硫塔阻力增长,硫磺回收量减少,吸收剂及催化剂损耗量增多。
尽管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抑制副盐的生成量,一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将其从脱硫液中清除,包括传统的适时适量的置换式排放,以及将脱硫液排入大容量的池子内静态降温沉淀,但效果均不理想,造成较多的脱硫液损失,也影响生产环境。
二、工艺原理
脱硫贫液在半封闭的特制容器内,利用蒸汽间接加热的方法,将其升温至80℃以上,就会有大量水蒸汽排放。过程中其液量逐渐减少,而其单位体积的副盐含量则逐渐增多,过程后再将其冷却降温,增浓后的副盐就会过饱和而结晶析出。
其工作过程,有如下的物理特征:
1、脱硫液升温其体积会逐渐增大,而其比重则会相应的降低。
2、40—50℃的低温区间,10℃的温差,其比重的差值为0.0042;120—130℃的高温区间,10℃的差值,其比重的差值为0.0083。(见表1)
3、多溶质的脱硫液,其比重较水的比重大,且液温越高,其比重的差值就越大。
4、多溶质的脱硫液,较其单独在脱硫液中的溶解度,均有所下降,且含量越高,相互的影响就越大。
5、从表3看Na2SO4温度低,其溶解度高;温度高,其溶解度反而下降。NaCNS在30—70℃的溶解度均很高。
6、一般情况下,脱硫液中Na2S2O3、Na2SO4、NaCNS三盐共存,其含量且以倍数级的递减。因此,在加热增浓,而后冷却降温的过饱和结晶析出,Na2S2O3的纯度多在90%以上。
三、工艺状态
充满列管换热器管内的脱硫液,在管间蒸汽加热升温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增大,其比重则相应的降低,过程中将流经换热器——蒸发器上部的联通管进入蒸发器,而蒸发器内低温高比重的脱硫液,则会流经蒸发器——换热器下部的联通管进入换热器,在装置的右侧形成逆时针循环,在装置的左侧则形成顺时针循环,并从蒸发器的上部排出大量的水蒸汽,加热蒸汽不停,溶液循环不止,液温越高,循环越快,其循环的动力是脱硫液比重的差值,而不需外加的动力。其工作过程中需适量往蒸发器补液,以保持其正常循环。工作后期,测定Na2S2O3的含量(或按预先测定的Na2S2O3在不同含量相应的比重表,用比重计测定其比重)。确认合适的含量后停止加热,增浓后的脱硫液经冷却降温,Na2S2O3就会过饱和而结晶析出。
四、工艺控制
A、脱硫液加热增浓
1、装置加熔硫残液或脱硫贫液至蒸发器窥视境的上端,关进液阀,开换热器疏水阀、蒸汽阀,逐渐加大蒸汽量,开蒸发器的放空阀。
2、控制液温大于80℃,待液位降至窥视境的中下部液位时,再稍开进液阀,保持液位在窥视境2/3的正常工作状态。
3、待过程一段时间,从排液管采样,分析副盐含量,或测其比重。
4、确认加热增浓过程可结束,装置停加液,停蒸汽,将增浓液排放入冷却器。此过程称间歇式的副盐回收。
5、如回收脱硫副盐的工作量大,也可按“2”的方式调节液温液位。过程中采样分析副盐的含量或测定其比重,确认增浓可排放时,将装置内的部分溶液适量的排入冷却器内,但装置的加液加热增浓过程则不停,此法称连续式的副盐回收。
B、冷却降温及副盐回收
1、冷却器多采用夹套搅龙式或蛇管式冷却器,夹套或管内通冷水间接式将液温降至30℃左右,副盐会过饱和而结晶析出。
2、副盐的回收,副盐的结晶体较大,且粘度小、易分离,可采用多种过滤的方式进行回收,通常多采用小型三足变速离心机。将成品副盐回收,滤液则回收至贫液系统。
3、Na2S2O3回收量的概算:若将Na2S2O3含量200g/L,体积1000L的溶液加热浓缩至100L。其Na2S2O3的含量增为2000g/L,将其降温至30℃,其Na2S2O3结晶析出量:
2000g/L-847g/L=1153g/L
1153g/L×100L=115300g (见表2)
多溶质情况下,较单独在脱硫液的溶解度,均有所下降,故此,实际Na2S2O3的回收量远多于115300克,而Na2SO4、NaCNS的析出量均很少(见表2、表3)。
五、综合评定
1、该法回收脱硫副盐不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不会造成设备的腐蚀,不会危害脱硫液的有效成份。
2、NaHCO3在受热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水解,Na2CO3相应的增多,2NaHCO3=Na2CO3+CO2+H2O,降低NaHCO3/Ha2CO3的浓度比,提高了脱硫液的总碱度,有利于对H2S的吸收。
3、该法控制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弹性空间大,易调易控,副盐回收不外排,不造成资源流失。
4、熔液残液中O2溶入量少,HS含量低,很少再生成Na2S2O3,且Na2S2O3也很少再进而生成Na2SO4、NaCNS 、Na2SO3。
5、将装置配置在连续熔硫后,将较高温度的熔硫残液再加热升温,可节约大量的蒸汽。而脱硫液增浓的循环过程,则不需要外加的动力。
6、脱硫副盐的回收过程,不会造成脱硫液排放式或沉淀式的浪费。采用增减回收副盐量的方法,来调控脱硫液中副盐的含量,则比较稳定,其浓度不会有大的波动。
7、装置可用作脱硫贫液的加热回收,也可用作熔流残液的冷却降温,一套装置两种功能,提高了装置的利用率。
8、若将脱硫液的副盐总量控制在150g/L以下,做为介定脱硫液质量良好的指标之一。作为常态的工艺控制,将能较好地保持脱硫液的良性循环,较好的维持脱硫生产的长周期的良性运行。
总之,脱硫副盐的处理方式,虽然只是“一排一收”的一字之差,但物理法回收确填补了工艺设备链上的一处空白。形成了脱硫——再生——硫回收——盐回收较为完整的工艺体系,致使工艺载体也更接近闭路循环“零”排放的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