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天气可真是有点怪,大雪节气还没到呢,北方好多地方就已经纷纷扬扬下起雪来了。这到底是咋回事?今冬的雪又会不会很多呢?咱一起来说道说道。
前段时间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暖和得不像话。很多地方都已经11月份了,还可以穿单衣。从而让许多人认为,今年的冬季十分的暖和。
这也并不是大家的错觉,国家气候中心都监测到了,今年自从进入11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有7.0 摄氏度,比常年同期高出2.7 摄氏度,这可是从 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暖的一个11月份了。
特别是在南方一些地方,比如在江南东南部、华南等地,那白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0摄氏度了,仿佛还在过夏天。
可谁能想到,这首轮寒潮一来,就像变魔术似的,北方多地气温骤降,大雪也跟着来了,有些地方的雪下得还特别大。
这也让一些人就担忧起来了,今年大雪没有到,北方多地就已经下大雪了,这有啥预兆,今年的冬雪很多吗?
其实啊,这里有一个概念要搞清楚,也不能搞混了,就是大雪节气和下大雪并没有必然联系,不是说到了大雪节气才会下大雪,或者是大雪节气一定会下雪。
大雪节气只是咱们老祖宗根据气候变化划定的一个节气,到了这个时候,气温通常会进一步下降,降水形式也更多地表现为降雪,但并不意味着节气当天或者之前就一定不能下雪,也不是说大雪节气到了就肯定会下大雪。所以在大雪节气前下雪,这也是很正常的。
那这又有什么预兆呢?老祖宗在这方面确实流传下来了不少的谚语,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咋说的呢?
第一句是“今冬大雪落得早,定主来年收成收”,这意思就是,如果今年冬天雪下得早,那对来年的庄稼收成是个好兆头。
雪下得早,就像给大地早早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能把土壤里的害虫冻死,还能保持土壤的水分,让庄稼在来年春天有充足的水分生长。
就好比庄稼在冬天里睡了个好觉,养足了精神,等春天一到,就可以茁壮成长了。而且雪水融化了,还能避免农作物遭遇冬旱了,有了雪水的灌溉,越冬作物长得更好。
再看第二句“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意思是说,要是在小雪节气的时候就下了大雪,那到了大雪节气反而可能没雪了。这说明天气变化有时候就是这么难以捉摸,前一阵还下得很猛,后一阵可能就变得干燥少雪了。
这也提醒咱们农民朋友,不能光看一时的降雪情况,得提前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如果小雪时雪大,就得趁着雪水滋润土地,做好土地的整理和基肥的施用;要是大雪时没雪,就得考虑灌溉和防旱的问题了。
还有“大雪不寒明年旱”。如果大雪节气的时候天气不冷,那来年可能就会干旱。这是因为,寒冷的天气有助于水汽凝结成雪,如果不冷,水汽就不容易形成降雪。
而这些水汽如果在大气中积累,到了来年春天,可能就会因为降水分布不均导致干旱。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可是个大问题,农民们就得提前规划好灌溉设施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储备。
最后一句是“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类似的还有“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这两句谚语明确地指出了雪对小麦、大麦等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雪就像是大自然给庄稼施的天然肥料,雪水融化后能滋润土地,给庄稼提供水分和养分。如果小雪、大雪节气都没下雪,那土地就会比较干旱,庄稼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麦粒自然就长得不饱满。相反,如果今年雪多雪大,明年的麦子就有希望丰收。
虽然这些谚语都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们来判断今冬的雪量和来年的收成。毕竟现在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变化等都可能让天气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不过,这些谚语至少能给我们一些参考和启示,让我们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准备和应对的思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