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业内人士认为,行动方案的实施,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的关键路线图和施工图,也是推动全社会迈入节约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擎。
某大学食堂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学生打菜。(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摄)
坚持全链条推动
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重点突出,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直到消费的全链条提出明确要求及保障措施。
该行动方案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即到2027年年底,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餐饮浪费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通过持续努力和全民参与,推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行动方案的发布是两办继2021年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来的又一重要举措。在上一轮2025年目标基础上,行动方案进一步将方案目标推进到2027年年底,体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上的连续性和决心,为下一阶段工作明确了重点和方向。
行动方案以粮食节约减损行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和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四大行动为纲领展开,并提出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制度、分领域开展专项统计调查。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程广燕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国家层面的全产业食物损耗与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是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监测走向常态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全链条反食品浪费的首要前提与基础。
餐桌上丰盛的食物。(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摄)
降低粮食损耗
在粮食节约减损行动中,行动方案对全链条节粮减损作出明确部署,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
在粮食生产上,行动方案提出,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制定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引和机收作业质量标准,推广集中育秧、精量播种等技术,引导农户适时择机精细收获。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粮食储存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稳步推进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推进现有仓房升级改造。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加强智慧粮库建设。
在粮食运输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不断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探索应用粮食高效减损物流模式,推动散粮运输设备无缝对接。在粮食加工阶段,要引导粮食适度加工,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提高粮油出品率,推动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
据《中国食物与营养报告(2022年)》《中国食物与营养报告(2023年)》,我国玉米、小麦、稻谷三个谷物的平均损耗率为7.0%,减损空间约3.2个百分点,以2023年三者产量合计6.3亿吨计,如措施到位,可以减少2023万吨粮食损耗。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农业价格成本处处长韩静波表示,现在大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消费者过度追求精米白面,粮食过度加工的情况较为普遍,出品率降低,产生了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同时,过度加工也会造成粮食产品中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长期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中心幼儿园开展“多彩活动迎爱粮”主题教育活动,孩子们通过辨识粮食,体会农事辛苦,增强爱惜粮食的意识,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增强反浪费意识
针对餐桌上的浪费,行动方案聚焦餐饮行业和单位食堂两个场所,提出针对性反浪费行动,同时提出全民加强节粮意识。
行动方案对反食品浪费有多项制度安排,从顶层设计上调动各地政府、各单位反食品浪费的积极性。在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方面,行动方案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活动内容,把制止餐饮浪费有关要求纳入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质量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安排。
针对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光盘行动”,强化违法惩治,促进行业自律。鼓励餐饮服务网络平台支持商户积极参与反食品浪费。鼓励通过建立环保虚拟账户、授予节约积分、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小份餐品。鼓励消费者在外卖订餐时选择“无需餐具”、消费后参与“光盘打卡”等,探索在消费者反馈评价机制中完善反餐饮浪费有关内容。
针对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从机关食堂、学校食堂和企业食堂三个场景分别作出具体安排。健全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制度,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指南》,严格公务活动用餐管理。建立健全校外供餐单位择优引进和退出机制,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鼓励大学食堂推行称重取餐。指导国有企业探索建立食品浪费与食堂经营管理人员、后勤人员薪资绩效挂钩制度,在有关国有企业内部巡视巡察、文明单位评选、年度评先评优中纳入反餐饮浪费要求,引导各类企业食堂加强反食品浪费工作。
此外,随着全球食物保障能力的提升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上食物安全的保障目标也在不断提高,逐步由数量安全向兼顾数量、结构、质量与营养安全过渡。行动方案提出,深化中国居民健康膳食研究,发布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及烹调用油盐等五大类食物摄入量建议范围,倡导营养均衡、科学适量的健康饮食习惯。
程广燕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反食品浪费以人为本的原则,极具科学性和前瞻性。反食品浪费不是要求公众“节衣缩食”,而是要更加科学膳食,既要保障基本营养需求,也要避免过度饮食造成的“隐性浪费”,并由此带来超重肥胖等慢病增加的健康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政府重视的工作,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在个人消费及单位食堂就餐上,目前仍存在一些铺张浪费行为,行动方案的发布有助于更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爱护粮食、珍惜食品的社会风貌,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起到向好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