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出炉了,只有388万!
这已经是我国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了,学历的光环掉色了吗?还是高学历的光环突然不香了?
为什么卷了十几年的学历之争突然停火,是学霸退潮还是真香理论改版了?
考研人数为何断崖式下降
过去几年,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报名人数,如同高铁提速一样一路狂飙,从2015年的164.9万人激增至2023年的474万人。
这个涨幅让人咋舌,似乎考研已经成了大学生毕业后的必修课。整个社会也都沉浸在卷学历氛围之中,大有不是研究生都不好意思出门的节奏。
不知道为什么,从2024年开始“考研快车”突然刹车了,报名人数从2023年的474万滑落至438万。2025年考研人数再一次下跌,这次跌幅也不小,直接破4到了388万,两年锐减了86万人。
曾经风头正劲的考研热潮,似乎走到分水岭了。
这些年研究生考试的搏杀,实在是太过惨烈。数据显示2023年的报录比仅为24.23%,换句话说,每100名报名者中仅有24人能顺利“上岸”。
也正是因为如此激烈的竞争,才让考研群体中将考试结束比做上岸。
不过考研的同学先别着急高兴。虽然2025年研究生的报名人数下降了数十万,但国家线和各高校复试线却“不降反涨”。
考生人数少了,上岸难度却没见得轻松多少,考研路上,从来没有容易两个字。
人数减少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有人选择不再“盲目跟风”,报名就弃考的现象从未消失。2023年有160万人选择弃考,占到总报名人数的三分之一。2025年预计仍有50万到60万人报名后放弃考试。这反映出,考研的吸引力正在被重新审视。
尽管人数减少至388万,但规模仍旧庞大。业内专家熊丙奇直言,“考研热的问题依然存在。”
高学历真的不香了?
随着我国学历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生学历已经不再是“一劳永逸”的职场护身符了。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考研的热情减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高学历带来的回报率正在缩水。
其实前几年考研大热门,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果。
过去,硕士研究生被视为就业的“金字招牌”,许多企业也将招聘的门槛定义在研究生以上学历,让毕业生们不顾一切的追求高学历。
但如今,“高学历低就业”正在成为常态。从基层岗位到竞争激烈的中高端领域,研究生学历似乎并没有在就业市场上形成明显优势。
有网友就曾经调侃,读研三年不如直接工作三年攒经验,当研究生的好不容易毕业了,却发现自己的老板是曾经班上学习最差的那一个。
工作经验才是王道这句话,似乎成了职场上的金科玉律。
而且随着研究生人数的井喷,越来越多高分低能的就业者出现在职场上,用人单位也逐渐开始放弃对于高学历的严格要求。
同样一份工作,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都能做,但薪资水平却动辄相差上千,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录用学历较低的员工更具性价比。
再加上这些年就业市场日益饱和,教育也逐渐普及化,单一的学历堆砌根本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考研对于考生们来说,也并不是单纯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读研究生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是所有考生都知道的事实。
近年来,专硕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校的学费也跟着直线上升。
从2025年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硕士的学费,涨至每学期16万元,而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硕士学费则高达22.8万元。
更有部分高校不再为专硕提供宿舍,好不容易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得继续啃老不说,还得额外出去租房,无形之中给家长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压力。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让孩子不考虑经济条件一心一意读书考研的。现实中的柴米油盐迫使更多学生重新考虑,是否有必要为一个硕士学位投入高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相比于三年时间,换来一张并不怎么值钱的文凭,越来越多的学生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更倾向于直接进入职场,通过实际工作积累竞争力。
此外,就业市场的“学历通胀”,进一步削弱了研究生的价值。博士毕业去当城管、硕士毕业做保安的案例屡见不鲜。
就像前文说的,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表面要求高学历,但实际工作内容根本就没什么变化,工作和学历不成正比的现象太多了。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还让许多考生对读研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
其实前几年许多学生本科毕业之后,一门心思的考研,只不过是对不想面对社会的一种逃避心态,他们表面上打着考研的旗号,实际上是把自己闷在出租房里,想要当一个在缓上几年的鸵鸟。
家长们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当然是勒紧裤腰带供孩子们念书,但实际上这些年供养下来得到的回报又有多少?
随着三年疫情的结束,整个社会结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疫情当下危如累卵的抗风险性,越来越多的学生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年的社会风气已经开始转变了。相比于盲目追求学历,更多年轻人倾向于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很多网友选择了先就业再读研,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规划未来,这种“按需读研”的理念正在被更多人接受。
真的应该重新审视高学历的“性价比”了
其实我倒觉得疯狂考研的退热,是人们对学历教育看法回归正轨的表现,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这是一个好事情。
考研究生的热度下降,就是在提醒每一个人,学历并不是唯一的竞争砝码。对于国家而言,人才培养的目的并不在于堆砌文凭,而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各领域涌现出真正有竞争力的劳动者。
与其在“学历攀比”的道路上不断加码,不如脚踏实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的技能。
我们也可以学习德国实行双轨制,整个社会也可以转变认知,坐办公室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用职业技能养家糊口,也可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只要人们的心态转变了,既可以减轻教育资源的压力,也能让人才的分配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是它会让劳动者的职业选择更加多元化,避免“过度教育”带来的资源浪费。
而且现在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执念,正在逐渐松动。尽管一些岗位依然要求研究生学历,但市场对实际能力的关注明显增强。
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更看重从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不仅仅是一纸学位。
要知道,学历热度的下降,并不代表教育的重要性降低,而是社会在尝试用更科学的方式分配资源。既然考研太苦,为何不释放压力、调整方向呢?人生的路千万条,又为什么非得过考研这座独木桥呢?
当然我说的学历焦虑的缓解,并不是放弃教育,而是让教育回归到理性和实际的轨道上。如果因为报考人数下降而误解为“读书无用”,反而会在未来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埋下隐患。
还是那句话,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文凭本身,更在于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对职业规划的重新审视,年轻一代可以为自身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成长路线。这种改变不仅是对个人的负责,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使用。
结尾
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下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结果。它既反映了年轻人对学历的重新认识,也反映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进一步优化。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高学历的光环正在退却,而更加自由和灵活的选择正在成为主流。
未来,随着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可能会有更多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学历是否重要,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从来不是让人盲目追逐“好听”的标签,而是为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无论是考研、就业,还是其他选择,只要是出于内心的真实需求,都是值得尊重的。未来的路会更宽,而每个人的机会也会更多。
信息来源: 考研人数两年下降86万 专家:“卷学历”性价比急剧下降 都市时报 2024-11-25 考研人数10年来第二次下降 长城网 2024-11-22 考研人数两年下降86万,专家:“卷学历”性价比急剧下降 光明网 2024-11-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