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坪山区的湾区智能网联综合交通测试场。
智能网联汽车开始向着一条清晰的轨迹前行,从“主驾有人”的传统模式,逐步过渡到“主驾无人、副驾有人”的半自主驾驶,再到“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高度自动化,直至实现“无人化车外远程”操控的愿景。数据显示,我国已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5G基站突破400万个。
从最初的头部企业集聚,到如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从单一业态的培育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优化升级;从率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立法工作,到首批入选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从封闭测试区的初步探索,到全域开放的勇敢尝试,深圳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换挡提速,不断通过构建协同管理制度环境、推进服务能力体系建设、加大场景应用开放力度,推动深圳建设全国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标杆城市。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全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763亿元,同比增长38.2%,增速位列全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列。
探路
出台我国首部
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布局与发展上,深圳展现出前瞻性的顶层设计。自2022年起,《深圳市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出台(即“20+8”产业政策),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等纳入重点发展范畴。2024年3月,深圳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形成“20+8”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2.0版本”。
面对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全球创新热点,深圳意识到传统汽车行业的法律与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兴业态的需求。深圳率先展开智能网联汽车的立法工作,于2022年8月施行《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全链条解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准入、使用管理、事故认定等问题,开全国各城市之先河。据悉,这也是我国首部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此外,深圳还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标准,破解产业发展面临的路权、准入、监管难题,为商业化探索铺路。
除了立法与标准制定方面,深圳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实际应用成果显著。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城市,以及首批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城市,深圳正逐步构建起无人车经济的新高地。
今年6月举办的“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2024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创新论坛”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炜透露,深圳走在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第一方阵,初步实现了功能型无人车常态化、多元化场景运营试点。
目前,深圳部分区域已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不断“扩容提质”,车路云协同在行政区全域加速落地。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1560公里,同比增长86%,其中,坪山区实现440公里道路全域开放,龙华、宝安、南山、龙岗均已开放超百公里,今年年底预计将突破2000公里。在高快速路测试方面,已开放南坪快速等高、快速路67公里。
应用
分步、有序、安全开放更多街区、景区等区域
在深圳坪山,一种充满科技感的出行体验正在兴起。乘客通过手机APP,可以轻松召唤一辆“整车无人”网约车。只需简单操作手机开启车门,点击智能屏幕确认,这辆智能网联汽车便会自动启动,载人穿梭于大街小巷。它不仅能够精准识别红绿灯,还能灵活避让横穿马路的行人,自如应对各种复杂路况。
自去年6月起,深圳市民“尝鲜”到真正的无人自动驾驶服务。彼时,深圳其他区域仍停留在“主驾有人”的自动驾驶阶段时,坪山区已率先为AutoX、百度萝卜快跑颁发了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牌照,全无人Robotaxi收费运营在深圳正式落地。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累计向19家企业发放测试示范通知书1132张,牌照数量同比增长62%。发放全国首张L3高快速路测试号牌,累计为比亚迪、小马易行等企业发放高速公路道路测试通知书20张。
坪山区则先行一步,于2022年12月印发实施全国首份有立法支撑的区级全域开放管理系统政策,允许企业在坪山全域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以及商业化试点,允许无人低速小车上路。坪山实现全域开放,率先推出全无人商业化试点,累计单次超26000单,运行里程超50万公里。
随着测试路段和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深圳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多样。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方面,坪山已落地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展示范运行;南山妈湾港建成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前海携手深圳巴士集团落地全市首批自动驾驶公交20辆,开通4条自动驾驶公交示范线路。未来,深圳将分步、有序、安全开放更多街区、道路、机场、港口、景区等区域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示范应用场景。
深圳还将建设全市首个全域级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网,在坪山143个路口进行智能化改造,能够适应坪山全域大规模L3以上车辆测试,同时积极推动政府用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应用场景落地,为车路协同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施环境。据悉,深圳全力推动落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全场景特色示范应用典范,各区相继打造差异化应用场景,形成百花齐放态势。
产业
集结众多头部企业,带动创新要素和资源汇聚
从《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快速落地,到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工作专班组建;从发布首套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标准体系,到大湾区首个智能网联测试场投入使用,不难看出,深圳正向着全国首个全城开放、全车型覆盖、全场景应用标杆城市目标迈进。
当前,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3万辆,问鼎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全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763亿元,同比增长38.2%,增速位列全市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列。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深圳构建的全面产业生态。记者在本月举办的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与高性能材料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上获悉,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企业超2400家。在整车制造领域,以行业领军者比亚迪为代表,其市场表现尤为强劲;感知传感器领域则有速腾聚创、昂纳科技等优秀企业;计算平台、芯片及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有华为、航盛电子等代表企业;在线控底盘方面,代表企业有法雷奥、艾礼富电子等;通信系统方面,则汇聚了华为、中兴、广和通、金溢科技等知名企业;而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方面,更是集结了百度、安途智行、元戎启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一清创新等众多行业头部企业。
据悉,比亚迪将在建设深汕加码投资建设四期项目,预计三期、四期项目建成满产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年产值将超20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这个龙头企业,正带动创新要素和资源汇聚深圳。“我们为比亚迪多款车型提供座椅。”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华直言,落地深汕的缘分是来自于和比亚迪的合作。
“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已成为业内发展共识。而深圳超4100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为深圳领跑智能网联化下半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华为、比亚迪、元戎启行、腾讯等企业目前加速向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发力。中国一汽大湾区研发院落户河套合作区、深圳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加快建设,更是为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百度萝卜出行、如祺出行、东风李尔等企业纷纷到深圳落地发展,形成覆盖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算法设计、移动通信等上下游环节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挑战
商业化落地面临安全性、用户隐私保护等问题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表示,我国将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预示着将有更多L3级及以上的智能驾驶产品驶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深圳坪山,L4级自动驾驶的“全无人车辆”商业落地,让这一技术不再停留于概念,更让用户亲身体验感知,并推动产业的加速发展。不仅如此,深圳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放高速公路测试场景,并颁发了首张L3级高快速路测试号牌,为L3级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测试与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涛透露,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别的市场渗透率超过了51%,首批L3级自动驾驶将小规模量产。未来5年,自动驾驶特定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成熟,预计2030年后将全面实现商业化。
尽管自动驾驶的前景看似光明,但在实现规模的商业化落地过程中,仍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安全性、用户隐私保护,以及如何处理与传统汽车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就在上个月,上海GEEKCON 2024活动现场,几位挑战者展示了如何利用未知缺陷,远程控制并启动一辆智能网联车。仅需几分钟就能利用系统Bug劫持一辆智能网联车,这一事件再次将智能网联车的安全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直言,智能网联车的安全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在他看来,智能网联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们已经成为四个轮子上的超级电脑,是智算中心。这些车辆通过Wi-Fi、蓝牙等协议与外界相连,一旦车企网络被攻击,就可能导致大规模的车辆被劫持或遥控。因此,智能网联车的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个人财产,更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城市安全、人身安全紧密相关。
破题
建设平台作为智能网联数据汇聚和服务枢纽
显然,智能网联车的发展需要车企、技术供应商和政府共同努力。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智能网联车环境?深圳一直在探索答案。记者了解到,深圳正积极推动建设全国首个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汇聚和服务枢纽,将实现车辆上路前、上路中、上路后全过程体征指标监测,助力全市智能网联汽车跨部门协同管理以及国家准入试点工作。
今年10月,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正式揭牌成立,汇聚中汽数据、腾讯、百度(萝卜运力)、中国移动、丰翼科技、深圳巴士集团、高德地图等行业知名企业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协会将以打造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为主线,集合实际需求,联合会员企业共同开展政策标准、技术方案、场景应用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探索形成智能网联交通“深圳方案”。
此外,深圳还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小车这两个领域,从政策立法、平台构建、关键技术、测试场建设、开放区域拓展、运营服务优化、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构建起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坚固基石。其中包括,建设全国首个全城开放标杆城市、首个面向消费者市场的量产车型、创新试点商业化运营等,构建全国自动驾驶最开放城市,支撑深圳开展全场景、全车型技术应用,让智能网联产业离人们的生活更近。
建言
从立法、产业、应用等多维驱动规模化发展
根据有关政策和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元企业,以及20家以上营收超10亿元企业的战略梯队。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认为,深圳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方面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政策、法规支持方面,深圳自2009年陆续提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侧重于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20+8”产业集群已经进入2.0版本,为底层产业政策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深圳所特有的特区立法权为众多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韦福雷指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大量涉及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目前相关的数据安全等隐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深圳较早开展有关数据安全、人工智能方面的立法工作,将通过制度性安排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深圳还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从早期巴士电动化,然后到出租车、网约车,深圳逐步丰富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场景,培育了非常完善的产业体系。从全球范围看,深圳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深圳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9.3万辆,占机动车总保有量27.4%,今年1-10月,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24.7万辆,新车渗透率高达75.9%。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深圳同样走在前列,并提出了“超充之城”建设目标,已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9.8万个,超充站781座,V2G示范站151座,为智能网联汽车普及提供坚实的支撑。
“从应用场景开始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完善和成熟之后拉动整个产业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化发展。”韦福雷分析指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也是深圳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底气。深圳通过孔雀计划、鹏程实验室等平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形成人才高地;借助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产研结合”的方式,促使研究成果就地转化应用,类似的机构深圳还有130多家,展现出极强的创新活力。此外,深圳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去年底相关统计数据是1880亿,占全国的5%左右。这些平台、机构和资金共同为深圳整合创新资源、打造优越的创新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都调研 总第509期
策划:徐全盛 陈实 亚牛
统筹:张艳丽 李斌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覃仕林 焦明梁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系列报道详见深圳B01-07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