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从沿黄高速公路自西向东横穿鄂尔多斯,不时被道路两侧的场景震撼:草方格随着沙丘起伏伸展,草方格里,新栽种的沙柳、柠条与成林的乔灌混交林衔接交融,形成一条生态“绿带”,绵延不绝。
这条“绿带”就是库布其沙漠锁边林带。向北紧邻黄河,向南接壤库布其沙漠,如一道绿色长城,将沙漠和黄河隔绝开来。
就在锁边林带和库布其沙漠之间,一道与锁边林带并行相嵌,绵延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治沙带正在拔地而起。“光伏长城”治沙带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生态治理的模式,实现增绿、增能、增收。
届时,一蓝一绿两道“长城”交相辉映、互相支撑,将有效阻止库布其沙漠北侵入黄,成为“三北”工程、保护母亲河的生态示范性重大工程。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如一条黄色“巨龙”横跨鄂尔多斯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同时,位于黄河南岸,与黄河并行。历史上,库布其沙漠以每年10米的速度持续北侵,最近处曾与黄河握手,极端年份向黄河输沙量高达1.6亿吨,严重危及黄河安澜。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鄂尔多斯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布局建设总长约420公里、平均宽度约3公里防风阻沙锁边林带。
作为第一代锁边林建设代表,74岁的达拉特旗农民白七劳回忆,1981年起,旗里开始实施锁边林工程,人们终于看到了击退“沙魔”的希望。“每到造林季节,马车把苗木拉到沙漠边缘,村民们再将苗木背到沙漠里种下。苗木不停地拉来,人们不停地造林,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白七劳说。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持续治理,防风阻沙锁边林带已成林见效348公里,其中达拉特旗段150公里已全部建成,植被覆盖率达到53%。
2023年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来,鄂尔多斯启动实施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建设,计划在第一代锁边林的基础上进行补植补造,通过工程固沙+乔灌草结合,补齐提升剩余的72公里锁边林带。“现已完成43公里,治理裸露沙地15.2万亩,其余29公里将在2025年全部完成。”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副局长柳天云介绍。
与此同时,几乎在锁边林带同一起点和终点,鄂尔多斯规划布局了“光伏长城”治沙带。
在去往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的路上,窗外的光伏蓝海始终如影随形。蓝海之上,光伏板发绿电、减标煤;蓝海之下,梭梭、柠条等优质防风固沙植物将沙漠牢牢锁住。这个100万千瓦、总占地面积5万亩的基地,每年的发电量大约20亿度,能满足一个三四十万人口城市一年的居民用电需求。
这只是鄂尔多斯“光伏长城”治沙带的一小部分。在杭锦旗、准格尔旗,20个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新能源项目齐头并进,“光伏长城”治沙带加紧建设。
过去,光伏企业只建设光伏,现在,自治区提出组建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的联合体,要求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必须配套沙化土地治理12万亩,其中板下治理3万亩,光伏项目区以外的远沙大沙区生态治理9万亩。鄂尔多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光伏治理区、生态治理区建设6年后林草覆盖率不低于40%。
“库布其沙漠远沙大沙地带治理难度大,通过光伏+生态治理,光伏企业和生态治理企业同步施工,光伏建设和生态治理同步进行,能够实现沙漠的有效治理。”柳天云说。
光伏板除了能发电外,还具有阻止沙丘移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光伏板下,当地根据气候条件、自然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通过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牧光互补、自然恢复等方式,实现“1+1>2”的效果。
据了解,整个“光伏长城”治沙带可容纳光伏100吉瓦,目前已经累计建成光伏项目542万千瓦时、光伏治沙面积超20万亩;在建项目3097万千瓦,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面积200万亩。通过光伏治沙+生态治理的方式,计划到2030年,鄂尔多斯将实现对库布其沙漠1200万亩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
“光伏长城”不仅是生态长城,也是绿电长城、产业长城、富民长城。“光伏长城”治沙带建设有力带动了新能源装备和光伏装备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激励机制,优先吸纳农牧民投工投劳,优先购置本地种苗和沙障原材料,优先通过农牧民自建、合作社建设等方式先建后补实施项目,让农牧民成为防沙治沙的直接参与者和直接受益人。(记者 霍晓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