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对柳亚子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他既生出隐退之心,也错过了和一位忘年交小友的道别。谁也不知道,很多年后,再回忆当初种种,柳亚子是否曾为自己当时的决定而后悔。
那是当年夏秋之交时的事情。送儿子到
北平读书的柳亚子,途中路过上海,住在某家旅社中。期间,他特意抽空去探望了小友和几位同志。
某天,小友突然匆匆跑到他的居所,请柳亚子帮忙阻拦门外追捕她的敌人。柳亚子将小友藏在自己的屋内,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忽悠走跟在小友身后的“尾巴”。
与小友交谈一番后,柳亚子方知,原来这些敌人是小友领导参与相关革命活动而引来的。那个时候,柳亚子对革命产生消沉之情,听完小友的话,深深叹了一口气,到底什么都没有讲。
他很清楚,小友和他不一样,小友年龄比他小了太多,正是年华正茂之时,对革命怀揣极大热情,并非他三言两语能说通的。
于是,他只是笑了笑,叮嘱小友注意安全,看着小友满不在乎的表情,告诉小友,自己明天就要返回故土了。
次日一早,柳亚子按照计划来到沪杭路南站,打算乘坐最早一趟列车,回到黎里。
天公不作美,狂风暴雨打落一地枯枝残叶,柳亚子撑着伞,拎着行李箱,费力地走在站台上。忽而,呼啸风声传来谁的呼喊,他下意识回头去看,却见小友一边挥手,一边向他跑来。
他吓了一跳,赶忙停下脚步,等小友过来。柳亚子埋怨小友,明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危险,今天的天气又不好,何必非要来送他呢?
小友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仿佛阴霾天气里破云而出的太阳,略微刺痛柳亚子的眼睛。
二人顶着风雨,在车站聊到列车开动,柳亚子趴在车窗前,看着不断向他挥舞手绢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内。
彼时,柳亚子从未想过,自己和小友在沪杭路车站这一别,竟然会是他们的诀别,从此山高水长,死生再不复见。
月余后,柳亚子重回上海,隐居在恒庆里附近。小友不知从何处得知他的消息,几次三番试图寻找他,但心意已决的柳亚子只默默关注小友的动态,并未现身和小友见面,由此错过和小友的最后道别。
柳亚子的小友比他年小15岁,二人的相识和柳亚子的妹妹有很大关系。妹妹到了外出求学的年龄,柳亚子拗不过担心一人在外的妹妹,只得费了一番心思,帮妹妹寻了一位好老师。此人即是小友的父亲。
在柳亚子的安排下,他的妹妹和小友成为同桌,两家关系日渐亲密,小友常常跟在父亲身后,去柳家拜访。
某一天,小友和妹妹负责值日,在填写日期时,古灵精怪的小友和妹妹商量,写上了“民国5年”的字样。有人说,这样的写法并不符合袁世凯定下的规矩,小友当即面色变得严肃,狠狠训斥对方一番,道是袁世凯迟早会因为倒行逆施而受到该有的惩戒!
她的话,在师生中引起一片哗然。小友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安全,违心出来劝说女儿要遵循校方规定,小友态度坚决,一个字都不肯改。
事情传出学校,柳亚子也听说了,由此慢慢关注起这个常常和妹妹一起玩耍的小丫头。
不久,小友考入某体育学校,学成毕业后,在柳亚子的推荐下,去到江苏某女中当体育老师,开始接触更多革命思想。
而小友崭露头角的一幕是在柳亚子筹备召开的孙中山追悼大会上。她在柳亚子发言后,登台演讲,号召群众积极参与革命,声情并茂,极具渲染力。
小友的讲话,令柳亚子再次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
更让柳亚子没有料到的是,当天下午,和同伴捧着孙中山遗像走在队伍里的小友,遭到某些不怀好意之人的针对,可小友并未慌张或气恼,神色如常、镇定自若地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让柳亚子不禁暗自感慨:“真是一个思想健全的进步分子啊!”
此后,柳亚子愈加倚重小友,将小友视作非常重要的革命伙伴。
柳亚子平日说话有些口吃,演讲效果总打折扣,带上口齿伶俐的小友后,每回到群众中演讲,小友总能带来别样的效果,引起大家的共鸣。
在柳亚子的推荐下,小友当选妇女部门领导。怎奈寄信邀请小友来上海任职后,柳亚子才知道,小友正身处病痛中,因足疾无力行走。
小友也对此相当伤心,专门恳请柳亚子抽空返回故土,来指导她。
月余后,小友见华夏形势越来越糟糕,居然不顾未愈病痛,冒着炮火,跑到上海参与工作。她天天和柳亚子等人忙碌到深夜,深入南京、苏州等地,安排妇运活4qs.heiejad.com动,发展组织,未曾辜负柳亚子等人对她的信任。
1925年,在姜长林等人的推荐下,小友加入中共组织。她没有隐瞒柳亚子此事,而是写信告诉柳亚子:“加入中共组织即意味着一切都可以牺牲,使命恐怕便是,革命,孙先生遗给我们的使命……”
参与更多革命工作后,年纪尚轻的小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稚嫩,萌生出重回学校深造的念头。她将这个想法透露给柳亚子,得到柳亚子的支持,得偿所愿进入上海大学,当了旁听生。
读书期间,小友征求柳亚子的建议,创办《吴江妇女》月刊,为广大妇女发声,鼓励大家勇敢冲破旧礼教,为自由和平等而努力斗争!
它的发刊词虽未署名,但谁都能看出来,是柳亚子的手笔。
然而,遗憾的是,就像前文所言,遭遇挫折、心生退意的柳亚子并未能和小友并肩战斗到最后。
他的小友便是革命烈士张应春。
生在江南烟雨中的张应春有一个平凡的家庭,她的父亲是思想开明,追求进步的读书人,并未因为张应春是一个女孩,就忽略对她的教育。
可邻里对张应春的母亲连生4个女孩的讥笑,却让张应春的母亲精神出现问题,使得张应春从小生出要改变如母亲遭遇这般不公待遇的心愿。
她非常关注时局和华夏的未来,将短暂人生均投入革命事业,致使自己多次劳累过度,倒在病床上。
遍寻不到柳亚子后,张应春再一次因病回乡休养。25岁未婚的她,在那个年代引来很多人的非议,即便她的父亲再思想开明,也无力抵抗别人的闲言闲语,催促起女儿的婚事。
但张应春却说:“革命未成,无心成家。”
1927年,在组织的召唤下,张应春再一次抱病赶回南京,和大家商议应敌对策。由于张应春经常活跃在最前线,遭到敌人的针对。
同年,张应春不幸落入敌人手中,敌人对她施以严刑拷打,张应春坚决不就范,触怒敌人,被敌人装到石灰麻袋中,被刺刀活活刺死,年仅27岁。
当时,柳亚子正在国外,获知小友噩耗,非常伤心。转年,回到国内的柳亚子和同伴极力寻找小友遗骸无果,在小友的故居旁,为小友营建一座衣冠冢,以此来纪念张应春。
参考资料:
《应春迎春唤春归——走近雨花女英烈张应春》
《柳亚子与张应春的革命友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