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7年我退伍回乡后,母亲着急为我张罗了一次相亲。见面后我便钟情于姑娘,可谁曾想对方提出千元彩礼的苛刻条件,嫂子多方打听才知姑娘压根没看上我。直到半年后我才遇到如今的老伴。
1987年元旦后,一片寒冬萧瑟,距离过年已经很近了,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退伍回乡的列车。
其中既有不舍,也有忐忑不安。不舍是因为我刚刚结束了自己的5年的军旅生涯,告别了朝夕相处的战友。忐忑的是我心里没底,不知道回乡后能不能找到工作。
当我到家时,母亲正在院子前面的地里割着韭菜,看样子是准备包饺子。
我喊了一声"妈",母亲回过头来愣了一下。随即便扔掉了手里的镰刀,跑到我跟前,只见她眼光泛红地对我说:“当娃儿,你黑了好多!吃大苦头了吧!”
听到这久违的小名,我强忍着泪水,连忙说道:“没吃苦头,在部队好着哩!晒得黑也正常嘛!天天都在外边跑,不黑才怪。”
回家后,我陪着母亲在厨房包饺子,听她絮絮叨叨家里、村里的事,内心突然感到一片安宁和温暖,这可能就是家的魔力吧!
我见家里只有母亲一人,便问了父亲和大哥的去向。母亲告诉我外村一家人盖房子,请了他们去干活。我的父亲和大哥都是瓦匠。
当年初中毕业后,父亲也想让我跟着他学瓦匠,但我却太想干这个行业。
于是在1981年11月,我背着行囊告别家人,前往部队服役。
母亲说道:“当娃,你都24了,虚岁25了,应该结婚了啊!前两年你又没回来,没法给你说亲,这下得可得先把这事定下来!”
我有些失落地说:“妈,我的工作还没着落,这成家怎么成啊!”
母亲却含着笑意说“工作嘛,慢慢找就是了,你这岁数拖不得了,翻过年25,虚岁就26了,部队呆几年人也黑了不少,还有些显老,别人去相亲不知情的估计都得说你30了,成家立业,咱先成家再立业嘛!”
听到母亲这么说,我也没再反驳,但现在我还真对自己没有太多信心。我不想找对象吗?那肯定不是。毕竟这岁数了,也期待美好的感情,羡慕别人有对象。但自己的未来还没着落,我也不知道该凭什么去找。
下午时分大嫂带着侄子也过来了,侄子降生后没多久,她和大哥便单独过起了日子。
父亲虽然话不多,但心里很明白。他知道小两口和一大家子人搅在一起,过日子也不痛快,时间久了可能心里还会有想法,所以就主动提出分了家。
大哥这两年做瓦匠也积攒了点钱,父亲又给他资助了一部分,就在老宅基地旁五十米,新盖了三间瓦房。
正是如此,虽然分了家,但只是经济上分开了,两家人的感情依旧很好。
晚上父亲回来了,大哥回家换了一身衣服后也来了。五年来,一家人终于齐了,我们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饭后,父亲问我后面的打算。我说先到城里去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
大哥在一旁插嘴:“这都快过年了,各厂子、单位一般也不会在这时候招人吧!基本上都在年后了。”
父亲点点头随即附和道,“你大哥说得对,趁着年前这段时间就先将婚事定下来吧!”
于是,腊月十六那天,我和大嫂去了她的娘家见了一位民办教师。那是大嫂娘家村里的一位民办教师,今年23了没结婚,年龄正好和我相当。
见面后,这位民办教师,长得很清秀,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知性。
我一下子就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开始主动搭起话来。
姑娘态度虽然很客气,但也有一种距离感。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她矜持而已,没做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