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29日,由《商业周刊》主办的The Year Ahead 展望2025峰会在上海西岸美高梅酒店盛大举办。今年是展望峰会在中国举办的第十年,秉持着《商业周刊》“领先,不跟随”的品牌定位,展望峰会逐渐形成了自身“前瞻,务实和国际化”的峰会特色,成为国内商界和业界独具一格的线下论坛。本届峰会为期两天,由中国与世界、消费与文化、科技与可持续,以及ESG影响力论坛四大部分组成。我们邀请了来自经济、投资、文化艺术、高科技、环保等领域的数十位嘉宾出席,他们在现场独家分享了自己对于所属领域的经历,观察与思考,并带领大家一起,共同展望2025年宏观经济与微观商业机遇。
11月28日上午,在“2025年投资与财富管理前瞻”圆桌讨论环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赵龙凯表示,未来市场最大的信心在于很多东西已经确定。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四五年形势从政策上没有可疑惑之处。“中国讲‘谋定而后动’,整体框架是从上往下来的,与日本不太一样,无论是地域多样性、人员,还是经济体性质的多样性,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中国是非常具有韧性的社会。”
赵龙凯指出,中美认知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从学术角度来说,美国研究中国的大概有8千到1万个专家,中国研究美国的也就800人不到。今天我们谈的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比如大家一直在说的‘脱钩’。过去这些年,包括特朗普、拜登在任时期,中美的科技并没有脱钩,而是很紧密的。”
对于2025年可能面临的“黑天鹅”,赵龙凯称,中国对于美国的依赖性过去五六年开始减弱,而在一些特定的科技领域,比如无人机等,美国是反向依赖中国。“从这个角度来说,中美之间并不是绝对的‘脱钩’,大家觉得这个词概括了一切,其实里面有不同层次的东西。减少这类‘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要尽量扩大我们认知的范畴,重新审视我们做了哪些假设。而真正会带给人类的‘黑天鹅’就是气候异常现象,这是我唯一能够想到的‘黑天鹅’。”
近期A股市场震荡,赵龙凯提到一个有趣的研究:在2014年-2015年中国股市巨幅震荡期间,一千万以上的账户占总散户0.25%,50万以下的账户大概占85%左右。在这一年半时间里,85%的小散户大概亏了2500亿,这2500亿转到0.25%的人手里去了。整体市场散户持股大约只占20%,但交易量能够占到百分之八十多。“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大多数一千万以上的大户都依赖专业的人。如果有一百万进行投资,我没有这种时间精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元化、分散化。”
对于市场的未来走势,赵龙凯表示,A股的结构性变化肯定会有。“现在股市允许退市,并购也成为热点,这种转化一定会带来新的动力。资本还是国际化的,长期趋势是不可避免,特别是考虑到老龄化未来面临的问题,光靠自己的钱是不够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