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巨额遗产遭拒,邵逸夫临终无子女陪伴,最后一句话让人泪目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事件加以润色,所用素材源于互联,请理性阅读。

「先生,这份 238 亿港币的遗产清单需要您签字确认。」

这位坐拥华人传媒帝国的邵逸夫听到消息后,立刻让律师起草了将所有财产留给四个子女的遗嘱。

然而,当遗嘱公布的那一刻,邵家四个子女却出人意料地一致表态:「这笔钱,我们一分都不要。」



2014年1月7日,香港浅水湾63号。这座常年被媒体关注的豪宅,在这个寒冷的清晨格外寂静。

新闻很快传遍全球:华人传媒界泰斗邵逸夫先生在此辞世,享年107岁。

这位被称为"世纪善长"的华人企业家,一生传奇:从默片时代走来,缔造了横跨电影与电视的传媒帝国,为中国教育事业捐建了近6000座逸夫楼,其善举惠及数百万莘莘学子。

然而,就在这位百岁老人离世的重要时刻,他的四个子女却无一人在侧。

更令外界震惊的是,这位坐拥238亿港币资产的影视大亨,其遗产竟被子女断然拒绝继承。一位叱咤商场数十载的传奇人物,为何会在生命的终点遭遇如此凄凉的结局?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生悲欢?



01

1907年的上海,正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徐家汇路上的首家电影院"虹口电影院"每晚人头攒动,租界里的新式文化娱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座远东最现代化的都市,出生于富商之家的邵逸夫,从小就展现出对这门新兴艺术的浓厚兴趣。

「六弟,你又翘课去看电影了?」一天,邵醉翁在电影院门口截住了自己的小弟。作为邵家排行第六的孩子,邵逸夫的这个习惯让家人既无奈又担忧。

「大哥,你看这些外国电影多有意思!」十六岁的邵逸夫眼神发亮,「我相信中国人也能拍出这样的好电影。」

这个看似简单的少年梦想,却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了现实。

1923年,邵氏兄弟在上海创立了天一电影公司。第二年,他们的处女作《立地成佛》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

紧接着推出的《女侠李飞飞》更是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先河,奠定了邵氏在华语电影界的地位。

「小六,想做大事,就要学会从基层做起。」1926年,邵醉翁对年仅19岁的邵逸夫说,「先去南洋做发行工作吧。」

这个决定,不仅让邵逸夫开启了他的电影发行生涯,更让他在异国他乡邂逅了改变其一生的两个重要女人之一。

当时的新加坡,作为英国在远东的重要殖民地,华人社会经济实力雄厚,对中国电影有着强烈的需求。

在一次电影放映会上,邵逸夫遇见了新加坡富商王氏的千金王美珍。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对电影有着独到的见解。

「邵先生,我觉得中国电影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一味模仿西方。」王美珍的这番话,让邵逸夫眼前一亮。



02

然而,王美珍已经有了未婚夫余东璇。这个消息本应该让邵逸夫知难而退,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余东璇不仅没有因此疏远邵逸夫,反而主动提出了商业合作。

「逸夫,你懂电影制作,我了解南洋市场,我们完全可以优势互补。」余东璇的这个提议,为邵氏电影在南洋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1937年,邵逸夫与王美珍的婚礼在新加坡举行。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余东璇不仅出席祝贺,还送上了50万元的惊人贺礼。

这笔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的礼金,不仅体现了余东璇的胸襟,也为邵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

然而,好景不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淪陷,天一电影公司被迫停业。邵逸夫意识到,必须另辟蹊径。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香港。



03

1965年的一个午后,香港中环置地广场的金钟厅内。邵逸夫正在和几位高层商讨公司的未来发展。这时,一个清亮的声音打断了会议。

「邵先生,我认为电影时代即将结束,电视才是未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