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一场聚焦重大主题电影创作新趋势的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36期: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新景观与新经验”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北京电影家协会联合承办,旨在深入探讨近年来我国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新变化、新成就。
活动邀请了多位电影界与学术界的重量级嘉宾,包括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担任学术主持。此外,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皇甫宜川、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等也参与了此次对谈。
在对话中,皇甫宜川指出,近年来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一大显著突破在于从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历史事件。这种创作手法使得影片更加关注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情感与生活,通过展现个体奋斗与时代精神的交融,让观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和共情。同时,影片在塑造英雄伟人形象时也更加注重丰富性和立体感,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此外,多线性、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也被广泛运用,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赵宁宇则强调了前辈们的优秀作品对当代电影人的巨大鼓舞与鞭策。他认为,当前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繁荣离不开老中青少四代电影人的共同努力,是中国电影工业实力不断提升的集中体现。同时,这些作品也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展示了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魅力。
在谈到自身创作经验时,赵宁宇表示,他深刻意识到学术研究在重大主题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他强调,电影制作需关注细节,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中人物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往往能够举重若轻地塑造人物性格,并直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
此外,优秀演员贯恩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作为演员代表发表了讲话。他分享了自己在院线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饰演车厢小孩和电影《烈焰真金》饰演男主儿子辰辰中的演出经历,并表示能够参与到这些重大主题电影的创作中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作为学术主持,胡智锋在总结时指出,为呈现最接近历史真相的真实故事,重大主题电影创作需要不断地以学术研究方式挖掘“新史料”。同时,为了塑造更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创作者需要深入考究每个历史角色的生活状态、情感历程和行为习惯,从而在举手投足间彰显人物特点。此外,还需要寻找历史群像的共性,剖析其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追求。
此次“坊间对话”活动不仅为电影创作者和学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我国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