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高峰期间,南京地铁一号线隧道内出现野猪身影,好在南京地铁平稳应对了这次危险。要知道,野猪为了保护自己,身上是类似土地的保护色,不容易被看见。南京地铁工作人员及时监测到野猪侵入界限,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公共财产损失,是值得肯定的。
今年秋冬季,野猪引发的关注度极高。秋季和春季,野猪活动较频繁,考验着城乡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视觉中国供图
不可否认,野猪种群数量快速恢复,与我国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野猪在我国也一度数量锐减,后来生态率先向好的区域更早应对野猪与人类冲突问题。野猪能传播种子、促进植被更新和改良土壤,本身对生态有积极作用,但万物过犹不及,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在大部分地区尚且难以有天敌的事实,让野猪数量激增。目前,我国很多省份野猪数量过高,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过多的野猪对生态系统也会造成压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生态保护与公共安全从来不是非此即彼,不应该是对立命题。“二者都要悉心呵护”是客观现实,这考验着城乡公共服务相关部门的应急能力和工作细致度。
11月24日,一头野猪闯进陕西某地居民家中,一名老人遭受攻击,不幸与世长辞。悲剧引发全网关注,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目前主流的野猪种群调控,即猎捕队猎杀方式并不简单和绝对安全,需要大家付出更多智慧与耐心,来答好这道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必答题。
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与林草部门的合作沟通,依据野生动物活动轨迹、族群分布等监测结果,进行更科学的管理。例如,在野猪出没频率较高区域,增设防控设施,并针对野猪破坏能力强的特点,投入更多人力和资金到防控设施后期维护工作中去。
如果说“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是被动解决问题,我们还需寻求更多主动化解问题之道。除试点探索更高效经济的野猪种群调控办法外,城乡建设也亟待增加人与野生动物的物理空间,降低野生动物进入人类居住区的可能性。从整个城乡生态系统看,需要一个更完整的物种栖息地、留出更多动物迁徙通道、更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和村民居住空间等,让距离带来更多美好,让人与野生动物各得其所、各美其美。(刘春)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