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周恩来以自己的婚姻为例,和侄女周秉德谈了自己的爱情观,他语重心长地教育侄女如何对待自己的恋爱和婚姻。
他说:“你的终身大事应由你自己决定,人们为了婚姻自由奋斗了几十年,在解放后的中国,你得到了这种权利是幸福的。”
随后,他又讲述了和邓颖超的恋爱经过。
- “当我决定献身革命的时候,我觉得作为革命者的终身伴侣,必须也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应该选择一个能够经受得住革命考验和经得住艰难险阻的人作为伴侣,所以我就选择了你们的七妈(邓颖超),我和你们七妈在长期的战争年代,一直互相通信,相互了解的基础是坚实的,是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精神,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
萍水相逢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相识的。
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1904年2月4日出生在广西南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他靠着母亲行医和家庭教师的微薄收入生活,后来来到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靠自己的努力,还当上了“爱国同志会”的演讲队长。
当时爱国运动在国内如火如荼,北京和天津的很多大学生,比如天津的20多名青年男女,成立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
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周恩来和邓颖超都是冲锋在前的勇士,他们是志趣相投的战友,慢慢也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意。
多年以后,邓颖超回忆起来在学校时期的事情,动情地说:“那时候我们都是纯真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目的,我们的友情也是纯正的。”
1920年,周恩来和郭隆真等学生,一起远赴巴黎公社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留在国内的邓颖超开始走向社会,邓颖超到一个小学担任了一名小学老师。
其实在周恩来刚到欧洲时,曾经有一个比较接近的朋友,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所以周恩来日后才说了一个关于“选择”的问题。
周恩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确定了自己共产主义的思想信念,随之爱情的问题也清楚,所以他坚定地远离了那个“美丽的姑娘”,最后选择了邓颖超,给邓颖超写了表白信。
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隔不断他们的联系。
1923年春,邓颖超正在和觉悟社的成员探讨问题,突然一个6岁的小女孩拿着一封信跑进来了,她说:“邓阿姨,有您的信,是从国外寄来的。”
邓颖超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字迹,就知道那是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躺在里面的是一张印着油画的明信片。
明信片上,芳草如茵,鲜花盛开,3个披着金色秀发的美丽女郎正在迎风奔跑,在这张画的背面,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还有周恩来的笔迹:
-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看到这句话,邓颖超惊住了,她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是周恩来的真挚情谊,也是一封表白信。
邓颖超不知道如何面对,朋友都劝她:“伍豪(周恩来)是个才子,你们要勇敢地相爱啊。”
为了回应周恩来,邓颖超写信给周恩来,给了肯定的答复:“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
同时她还给周恩来织了一件围巾,上面绣了几个字:给你温暖,小超。
或许她也没没有想到,“小超”这个称呼,被周恩来叫了一辈子。
1924年7月,周恩来结束了巴黎的生活回到中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当时邓颖超还在天津,他们写信沟通,希望有机会见面。
周恩来回国已有一段时间,但却不曾和邓颖超见上一面,一直到1925年7月,邓颖超奉命到广州工作,一个月后正式来到广州。
当时广州区委正在领导省港大罢工,周恩来的工作十分繁忙,最后他只能委托陈赓去接一下邓颖超,当时陈赓拿着一张周恩来给他的照片。
但陈赓拿着一张照片并没有找到邓颖超,原来邓颖超在熙熙攘攘的码头没见到周恩来,便顺着周恩来给他的地址去找他了。
就这样,找上门的邓颖超成为了周恩来的新娘,不知道他们见面的那一刹那,是何等的思念,在广州周恩来的住处,他们在陈赓等人的见证下,结为了夫妻。
后来,邓颖超向朋友介绍自己的爱人,会说:“他聪明能干,我觉得很有才华……”
而回忆起来这些美好的故事,她只是说:“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
吻你万千
1970年,邓颖超把一张和周恩来在西花厅海棠花前的合影送给了她的挚友,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宗琦,背面邓颖超写了3个年份:1919年,1925年,1970年。
在文章开头,当年周恩来给侄女讲述自己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时,邓颖超笑着插嘴说:“怪不得那会连连收到你的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