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艘从未有过类似型号的“民用版076”,一向自诩见多识广的美国“战区”也算是知道了什么叫遇上对手了,毕竟三个舰岛的平直甲板型船只,确实在人类航海史上从来没见过。
不过真要是论重点在哪里,恐怕并不是这艘奇怪的“两栖攻击舰”或“航母”会有什么用途,而是它的建造周期仅有5个月,如果真的将来有什么军事用途,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会在战时爆发出绝对令人震撼的速度和产能,而这种能力也只会是中国独一家。
(出海试航的“076民用版”)
这也不是“战区”头一次报道这艘令人迷惑的“民用版076”了,10月29日通过卫星照,首次发现这艘停泊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内的大型船只时,除了注意到旁边造型前卫的“虎鲸”大型无人作战艇,“战区”最感兴趣的就是这艘体格巨大的船到底是什么用途。11月27日再次报道,是因为这艘船完成了首次试航,一些并不是很清晰的现场照片揭示了更多细节,却也让用途更加成谜。
最惹眼的,便是船上的三个独立舰岛,按照从前往后依次命名的顺序,就用1、2、3号舰岛来称呼。1号舰岛的大小居中,从位置以及顶部雷达来看应该是航海部门的专属;2号舰岛的尺寸最大,可以看出来采用了4层舰桥设计,每一层通过外置舷梯连接,顶部前方还高耸着一座锥体结构,可能是一体化桅杆或通信天线,后部三四层之间还有一个额外的舰桥,不过若是真的在甲板起降飞行器,这个结构更像是航空作业观测台;3号舰岛最矮小,看起来更像是烟囱一类的东西。
(左舷后部后和尾部的开口说明考虑到了两期能力)
另外,“战区”还注意到,在左舷后部有个开放空间,可能是用来收放充气艇或快艇,甲板上疑似起重机吊臂之类的物体为这个说法提供了一定的证明。另外在尾部也有开口,这个开口可能是坞舱入口,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基本可以确定这艘巨舰确实是一款新的两栖攻击舰,或者民用科考船,因为只有这两种船型需要在尾部设置坞舱出入口,用来停泊气垫登陆艇或施放拖曳式声呐阵列。
判断一种新型船只的用途,除了从构型和设备上找关键点之外,船的编号和名字也很重要,可这艘“民用版076”只在3号舰岛也就是烟囱的左侧标了“CSSC”,也就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标志,舰艏左舷似乎也标了什么汉字,但因为像素太低很难判断,但可以肯定绝不是中国海军军舰的编号。
(广州黄埔船厂只用了5个月建造完成)
那么这就很成问题了,一艘长200米、宽25米,排水量1.5万吨,航速16节,明显具备起降直升机和中小型无人机条件的大型直通甲板船只,真的不是航母或两栖攻击舰吗?
很明显,中国海军这几年来快速建造和服役福建舰和075、076两栖攻击舰,让“战区”等外媒有了这个错觉,认为这艘“民用版076”就是中国开发的某种新型军用舰船。
这个看法不一定有错,但设置一个单独的烟囱,以及只有16节的航速表明真正的军事属性可能并不高,它更有可能是一艘超级综合型海上训练和科考船。
理由是这艘船同时具备了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和海洋科考船的诸多特点,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未来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势必进一步向海洋发展,至少海运的优点短时间内难以被航空和铁路代替,那么就需要更多航海和海上航空方面的人才储备,有个合适的训练平台也是刚需。
(中国海军扩充迅速,需要更专业对口的训练舰,特别是航空方面)
当然,军事潜力大概还是有的,特别是半年时间就从无到有来看,至少这艘“民用版076”体现了中国海军快速爆兵的能力,这也是战时快速补充损失的根本,而这个特点想必“战区”等美媒不陌生,因为美国在二战时就凭着强大的工业实力建造大量护航航母“卡萨布兰卡”级,首舰用了241天建造完成,最后一艘降到101天,最短的一艘只用了67天!即使考虑到二战时的航母比现在的航母要简单得多,这依然是个惊人的数字。
当然,在官方风公布之前,这艘“民用版076”到底是什么属性依然是个谜,但它充分彰显了中国的造船能力已达到美国人无法想象的地步,这一点才是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