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k是一个过程能力指数,很多人会写成「CPK」,不过这个写法其实不太正确,标准写法是小写的「pk」,大写的「C」表明这是一个特定指标。
Cpk和Ppk有点像《灌篮高手》里的樱木花道和木暮公延。樱木花道是那个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主角,而木暮学长呢,虽然显得比较低调,但在整个球队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角色。Cpk和Ppk的关系也一样——一个耀眼,一个被忽视,但两者缺一不可。
为了理解它们的区别,咱们得先聊聊合理子组(Rational Subgroup)的概念。合理子组其实就像一组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数据,捕捉了过程中的某个片段,就像拍了一张“快照”。这些数据在时间上通常是非常接近的,比如每小时抽取5个样本,这5个数据就是一个子组。
再来看Cpk和Ppk公式的差异:
如果直接看它们的公式,会发现Cpk和Ppk几乎长得一模一样,但它们的分母是不同的:
- Cpk使用的是子组内(Within)的标准差,用来测量过程内部的短期变异波动。
- Ppk使用的是总体(Overall)标准差,反映整个过程的变异波动。
简单来说,Cpk就像樱木花道的潜力,代表了过程在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实力”;而Ppk则是木暮学长的那种稳定可靠,反映了过程在现实中的整体表现。所以,Cpk是你拼尽全力练出来的状态,而Ppk则是你在日常比赛中的真实水平。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 当过程控制得很好时,子组内的波动和整体的波动差不多,这时候Cpk和Ppk的值也会非常接近。比如说,Cpk可能是1.13,而Ppk是1.07,几乎没什么差别。
- 但如果过程出现了一些漂移,子组内的波动小,而整体波动相对较大,那么Cpk的值就会比Ppk大很多,可能从原来的1.13跃升到3.69。
所以,只看Cpk就好比只看到樱木花道在球场上的英姿,但忽略了木暮学长的默默支持。Cpk告诉你过程的潜在能力,而Ppk则揭示了实际表现的整体情况。要真正了解过程的能力,两者结合起来看可能会更好。下次分析过程能力的时候,可以把Cpk和Ppk放在一起,才能获得全面的洞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