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27年我党在南方各地分别领导了南昌、广州、秋收三大起义,并称为我党三大起义,但是要说这三大起义的参与人数其实并不多,也就南昌起义有两万人,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斗不过数千人的规模。
而在我军早期红军历史上,除南昌起义外最大的起义其实并不是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而是并不知名的宁都起义。
1931年12月,堪称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隶属于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的1.7万官兵在董振堂等人的率领下宣布起义兵加入红军,后来被改编为红五军团。
红军时期整个中央苏区先后成立了八个军团,但是其中兵力最多战力最强的其实就是林彪的一军团、彭德怀的三军团和宁都起义改编而来的五军团。
但奇怪的是,这样一支强大部队,我军历史上仅次于南昌起义的第二大起义,为何后来都没有诞生过大将和元帅呢?最高军衔竟然仅仅只是一个上将,这是为什么呢?
一、宁都起义
宁都起义爆发于第3次反围剿之后,当时整个中央红军也只有两个正式的军团2万多人,即便加上各种游击队和地方上的小规模部队,中央苏区也只有四万人左右的规模
对于只有四万部队的中央苏区来说,接近两万人的宁都起义部队加入我军,对中央红军的实力增强作用毋庸置疑,那为何宁都起义部队后来没有什么将星呢?
首先我们要介绍一下宁都起义这支部队。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寇迅速占领了整个东北,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但是国共却始终处于内战状态,因此第26路军官兵也纷纷要求停止与红军作战。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虽然是一路军,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支炮灰部队,这支部队一开始隶属于西北军,后来在中原大战战败,在孙连仲的带领下投靠成为了蒋介石麾下一支杂牌部队。
对于中原大战后加入杂牌部队,蒋介石一向是以消耗为主,主张消耗然后吞并,因此对于26路军从来都是打仗要冲第一,但是武器装备和弹药补给却是最少的。
没有地盘也没有收入,在民国那个军阀割据的时代这种后娘养的杂牌部队待遇极其凄惨,在和红军的几次作战后部队的人数越打越少,武器越打越差。
加上民族危机下的责任感,最终对国民党和蒋介石极其不满意的26路军选择了起义,其中代表为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为总指挥,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是主要参与者。
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爆发,起义取得了圆满的成功,26路军一个军直、两个师直、6个旅直、11个整团17,000余人全部加入了红军,使得中央红军的力量直接暴增三分之一。
按理来说,这样重大的起义和功勋,如此多的部队加入,对于红军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起义主要军官季振同、董振堂和赵博生等人都是有望开国大将的。
但是很可惜他们来的不是时候!
二、错误路线问题
如果是朱毛红军时期,季振同等人带着接近两万人的队伍加入红军,那么总指挥季振同其待遇和级别绝对是堪比彭德怀彭总的,但是很可惜此时已经是1931年了。
起义后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下辖三个军。季振同为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赵博生为参谋长兼14军军长,黄中岳为15军军长。
但是此时恰好是1931年底,王明等左倾主义路线者占据了高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则被排除,毛泽东本人都被边缘化了。
1932年开始左倾主义路线开始上台,对于红五军团这种起义者充满了不信任,因此开始对红五军团进行整训,同时在红五军团内部进行了混编,以此来彻底控制红五军团。
在这种情况下红五军团整体情况都比较敏感,红五军团在军团长总指挥季振同的带领下屡建奇功表现出了党性和战斗力,但是却因为一些问题遭到了怀疑。
原来26路军起义后,蒋介石就多次派遣特务前往红五军团,试图策反红五军团成员,其中尤其以军团长季振同为主,包括季振同等26路军原本的西北军老领导冯玉祥也派人前来。
季振同表现十分坦荡,对于党组织毫无隐瞒,对于蒋介石和冯玉祥派来的游说人员都报告给了中央派来的政委萧劲光,但是这件事最终还是引起了中央保卫局的怀疑。
尤其是当时正值红五军团混编期间,中央试图将黄中岳的15军编入红一军团,赵博生的14军编入红三军团,这一过程也引起了一些红五军团军官的不满,最终诸多怀疑凑在一起成为了一场悲剧。
就在漳州战役后,15军军长黄中岳、参谋长肖世俊、红军学校朱冠甫、红五军团军团长季振同都被逮捕,最终在红军长征前被杀害。
这一事件对红五军团影响非常大,几个主要起义军官被杀,红五军团大部都拆分混编到了各个部队中,红军军团和宁都起义的影响力也因此变得很低。
三、长征和西征损失惨重
除了一部分错误路线导致的问题之外,红五军团后来其实表现很好,自成立后几乎参加了红军绝大部分硬仗。
比如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奉命攻打赣州市受阻,危急时刻是董振堂的率领的红五军团将被包围的一、三军团部分将士救了出来,赣州之战后董振堂就被任命为红五军团军团长。
后来在董振堂带领下,红五军团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后给予了敌人重大伤亡,但在多次战斗中也损失惨重,曾经的宁都起义总指挥现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赵博生在黄狮渡伏击战中牺牲。
1934年10月,由于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长征。为了保卫中央,红五军团承担起了最坚决的殿后掩护任务。
要知道长征本就是要多次突围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在这个过程中殿后部队的任务之艰巨,战斗之残酷可想而知。
湘江血战中,红五军团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成功地掩护了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但红34师却在敌人的重兵围攻下最终全军覆没。
整个长征路上,红五军团打得都是最艰险的恶战,金沙江阻击战后,红五军团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师——红13师,全军团减员到不足3000人,一个军团打得只剩下了一个半师,其残酷可想而知。
更关键的是后来长征结束红军会师,红五军团被改编为红5军成为了西征军的一部分,这个悲剧许多人都知道了。
西征军西征河西走廊近乎全军覆没,而红五军团也就是后来的红五军也在西征过程中全部覆灭,红五军团最后一个高级将领董振堂牺牲在了西征的路上。
至此宁都起义的主要将领或被杀或牺牲,这也是为什么宁都起义没有诞生什么将星的原因,如果季、董等人不死,一两个大将是必然有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