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的展陈区域,新增多个功能空间,高品质的剧场、直播间……今天,焕新升级的虹口区文化馆开馆,虹口区文化惠民服务月同步启动。
"最大化释放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满足各年龄群体的多样性文化需求,打造全龄、全时、全域、全民的文化惠民场馆。"虹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修缮最大的特点,是释放出更多公共文化空间,增设了非遗会客厅、烘焙教室等功能空间,对外开放面积由原先80%提升至92%,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从服务上来讲,一方面依托数字化,提供琴房预约、课程预约、慕课学习等;另一方面增加延时服务和错时服务项目,包括结合市民夜校、周末美育课堂等,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多样性文化需求。
拿出公共空间展示"素人"作品
现场,双首展"素人艺语——关于美的表达"与"我们"同时揭幕。
花卉、梦境、城市肌理……在"素人艺语"展览中,具有绘画天赋的16名"素人艺术家"带来了40件精选作品。虹口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素人",是指没有专业美术背景的群众。但他们往往能更加纯粹地跳脱出固化艺术语言进行创作。今年4月,文化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素人艺术家",收到近50份报名表。经过筛选,最终有16人进入"素人艺语"项目,平均年龄45岁,其中有摄影师、法律工作者、高校教师、工程师、在读研究生、外企职员、自由职业者等来自各行各业的绘画爱好者。项目还特邀上海美院教授对"素人艺术家"开展辅导,提升艺术形式、优化绘画语言,让每个人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
这一创新项目不仅展示了基层群众的美育素养,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积极助力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今后,文化馆将推出更多"素人"作品,并通过定期举办艺术爱好者个展等,为人们搭建展示、交流艺术的平台,推动社会大美育。结合展览,虹口区文化馆还首次推出轮值馆长服务。包括参展"素人艺术家"高蕾等3名熟悉文化馆建设、活动的志愿者,成为首批轮值馆长,将带领在馆团队和市民参加活动、讲解展览。
展览"我们"则集中展示了馆内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摄影、非遗等门类近年取得的成就和群众文化活动,讲述"我与文化馆的故事",以新旧照片对比展现市民在馆文化生活的变化。
"非遗会客厅"排期已至明年3月
在此次升级改造过程中,文化馆缩减办公区域,新增了12%约400平方米空间用于公共文化教育和展示。包括新设"非遗会客厅",建设可容纳200余名观众的剧场,打造可供直播授课的功能教室等。
其中,"非遗会客厅"首展为"方寸见匠心"精品展,糅合了海派紫砂艺术、传统香道制作技艺、传统二十七式铁观音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并设有互动体验。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还将围绕新年、春节、生肖等推出多个非遗展览,"排期已经约到了明年3月"。
当前,文化馆共设有14个公共文化教育教室,开设了近20门固定课程。其中,既有舞蹈、声乐、管弦乐团、油画等艺术课程,也有陶艺修复、烘焙、自然课堂等大美育课程。工作人员介绍,文化馆位于4楼,1楼至3楼是虹口区图书馆。考虑到楼下都是读者,在装修启动前,文化馆与图书馆协商,结合读者热门时段、课程声量情况等安排教室及授课时间。譬如,管乐队的排练时间被安排在每周三下午1点半至3点半,位置则选在少儿馆的楼上,与孩子们的活动时间错峰,也尽可能避免对其他读者的打扰。
此次虹口区文化惠民服务月期间,虹口区文化馆总分馆将集合文化艺课、非遗课堂、艺术讲堂、展览展示等8大板块开展300余场惠民活动,并持续至元旦。
作者:单颖文
文:单颖文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