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夏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从低矮的窝棚里走出来,他颤颤巍巍地坐在墓碑前,整理着墓地周围的杂草,从墓碑上斑驳的字迹可以看出,上面写着“追赠陆军步兵少将谢公晋元之墓”。
老人在这个地方守了几十年了一直舍不得离开,这里葬着的就是《八佰》主人公的历史原型谢晋元,老人就是当初谢晋元孤军营里的老兵。
虽然年过古稀,但是当年的事情,老人仍旧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他守在这里不只是为了谢晋元,也同样是为了报答谢晋元夫人的恩情。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蒋介石投入70多万兵力和日军较量,这场博弈进行到后期,国民党颓势渐显,伤亡人数达到了30多万。
当时蒋介石希望得到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支持,想要借助不久后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来获得国际上的援助,帮助国民党军击退日军的侵略。
于是蒋介石下令将国民党主力部队撤出上海闸北地区,留下一个团的兵力掩护大部队的撤离,并且留守在上海西郊地区抵御日本鬼子的进攻。
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88师524团,团内的最高领导就是副团长谢晋元。
掩护大部队撤离后,谢晋元带领部下414人驻守在四行仓库抵御日军的进攻,谢晋元明白他们是在孤军奋战,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敌人对抗到底。
队伍里实际上只有414人,谢晋元和手下的士兵对外宣称有800多人,为的就是迷惑敌人,使其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仅剩的400多人在谢晋元的带领下抵御了日本鬼子的多次进攻,歼敌百余人。
闸北地区的战斗让上海市民深受鼓舞,他们都为驻守在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提供精神上的支持,为了帮助八佰壮士和日军周旋,上海市民时刻都在盯着日本鬼子的动向,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向谢晋元汇报。
日本鬼子对四行仓库久攻不下,派兵迅速占领了四行仓库旁边的银行大楼,并且对四行仓库展开了猛烈的炮火攻击,试图用大炮一举拿下顽强驻守在仓库的八佰壮士,敌人的攻击切断了四行仓库的粮食来源和水源。
在伤亡惨重又弹尽粮绝的时候,谢晋元为了稳定军心,想要在西行仓库的房顶上插上一面国旗,上海市民不顾生死,冒着敌人严密的火线冲到了四行仓库,只为了给这八佰壮士送上一面国旗。
上海市民的勇敢和热心让八佰壮士深受鼓舞,谢晋元没打算活着回去,完全做好了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一个个的战士们冲出四行仓库死在了敌人的枪炮下,414人的队伍到最后只剩下了300多人。
激烈的战斗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四行仓库的附近就是上海租界,丧失理智的日本鬼子已经严重侵害到了英美等国的既得利益,为了保护租界不受到这场战争的牵连,英美等国联合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让国民党率先退兵。
蒋介石迫于形势,还妄想得到英美等国的援助,于是下令让谢晋元撤退到英国租界内再绕路和大部队会合。
可是四行仓库关乎着上海市的安危,此时撤退就是抛下上海市民于不顾,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谢晋元请示上级继续带领战士们奋战到底,并且以死明志。
可是蒋介石却不愿继续战斗,他认为当初的作战目的已经达到了,再继续战斗会引起更大的麻烦,于是就强制命令谢晋元退兵,不要再作无畏的牺牲。
此时的八佰壮士伤亡惨重,仅剩的300多人也支撑不了多久,蒋介石的态度已经摆明了一切,继续战斗就真的成为了一支孤军,最坏的结果就是带领着战士们走向死亡,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谢晋元还是决定带领士兵们撤退。
他可以牺牲,但是他不能带着战士们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