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宿迁发布微信公众号(suqianzhisheng)
编校 | 刘婉儿 审核 | 陈宁 马响响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其中
宿迁11个项目和保护单位
成功入选
和小布一起
了解一下宿迁入选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吧
花挑舞
花挑舞是一个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的演出队伍由担挑人、引挑人、伴舞者、大老汉、傻大婆(丑角)等角色构成。担挑人在细软而富有弹性的竹制扁担上缠以彩纸,两端挑起两只插满彩花的竹篮,左右有两位女伴舞,前有一男子手持钱杆引舞。在重大节庆日期间,由民间自发或者通过官方组织开展花挑舞展示展演。
钱杆舞
钱杆舞主要表演方式为手握钱杆的中段,绕体打击身体的肩、手、腰、腿和脚等部位。其中有单打、双打、群体打等,可以与腰鼓、扇子舞、落子舞共舞。舞蹈时,演员手中的钱杆发出含蓄的竹器声,铜钱的沙沙声,十分和谐动听。
顺河舞龙
顺河舞龙是广泛流布于宿豫区的一项传统民间集体舞蹈,早在清末顺河一带民众已形成舞龙队,经过长期的发展,其集武术、鼓乐、戏曲和艺术于一身,动作千变万化,配以龙珠及鼓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宿豫泥塑
宿豫泥塑是宿迁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主要发源于宿豫区来龙镇。泥塑艺人用当地的粘泥捏制一些诸如鸡、猴、牛、狗、猪等玩具摆件,凉干后彩绘。当地的大人们在制作泥人,村里的一帮小孩也跟着捏一些小动物、小房子和一些农具等。泥塑主要制作摆件、挂件等手工艺品,其 “搓印甩拉以手为模、捏粘挤压以指达意”独到的捏塑工艺技法日趋成熟,已形成宿迁泥塑特有的表现形态。
旋木雕
旋木雕主要靠家族传承,据记载,清乾隆年间由苏州流传至宿迁地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传承谱系清晰,志字辈先人为旋木雕技艺始祖,目前已经传承七代。
颜集朝牌
“朝牌”是沭阳对烤牌的称呼,是烧饼类食品的一种。因烤牌的形状酷似古代大臣上朝时手持的笏,故又称朝牌。沭阳“朝牌”起源于宋代,以“颜集朝牌”最为著名。
钱集老鹅
“钱集老鹅”也称盐水鹅,属手工加工作坊手艺,选用两年生以上老鹅,经过人工宰杀、腌制后,配以中草药等辅料经草锅清煮而成。其色纯、肉香、不腻,是一道传统而独特的地方风味菜肴,刚出锅的鹅可即食,作为冷菜更佳,每到节日期间,如果不提前预订,一般很难买到。
庙头千张
千张是一种豆制品,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谱》中就提到“沭邑西”豆腐与千张,说明在清乾隆年间,袁枚主政沭阳时,“沭邑西”的千张就有声誉。在清朝末年,沭城西北的庙头镇与高流镇就有两户制千张的高手,庙头镇的姓仲、高流镇的姓施。后来,仲氏将千张制作工艺传给冷庄的曹氏,施氏也从高流落户到庙头北的青芝坊(今茆圩乡青坊村)。
泗阳膘鸡
膘鸡是泗阳著名特产之一。农家婚丧喜庆,多以膘鸡作为“头景”上桌,客人评论厨师手艺如何,也都是以膘鸡的制作为标准。膘鸡制作相当讲究,它选用瘦猪肉糊、鸡蛋黄、馒头屑、淀粉,用盐、葱、姜、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搅拌均匀,然后摊在百叶上,厚约一寸厚,再用肥猪肉糊与去皮的山药糊、鸡蛋清、葱白、淀粉等搅拌均匀后摊在其上,厚约半寸。做好后将其放入蒸笼,蒸熟后,上层洁白如玉,下层红如玛瑙。
宿迁甜油
宿迁甜油为宿迁独有,始于唐朝太宗年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采用纯粮酿造,在制作上比酱油更讲究,要求色泽棕红明亮、酱香浓郁、滋味鲜美,达到色、香、味的统一。从酿制到成品,按照传统工艺,一碗甜油需要长达9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乾隆贡酥
乾隆贡酥历史悠久,相传乾隆下江南时都曾被它惊艳。手艺人数百年匠心传承,秉承手工制作,将面粉揉制成面团,撒上芝麻粒,饼香和芝麻香相融合,出锅后酥香可口。
让我们共同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
更好诠释宿迁工艺之美、匠心之美
让宿迁非遗“活”起来“潮”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