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
作者:薄暮
所有痛苦都因为复杂重复的事情不会比如,早上我抚摸樱桃树皮
亲手所栽。在朝南的小院拎着胶管,蹲下,叮嘱它好好喝水由里而外,修去枯枝、密生枝、重叠枝那些翘皮是病虫潜伏之所,必须轻轻刮去用竹笤帚将落叶叫回根部。十二年年年满树花朵没有尝到一颗果实
我喜欢看着麻雀、伯劳、青鸲、灰喜鹊从坐果开始,一颗一颗地啄食
诗人介绍:薄暮:河南商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作见于《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诗刊》等,部分作品被《新华文摘》《诗选刊》《读者》等转载,录入多种选本,出版诗集《我热爱的人间》。
诗人薄暮《欢喜》通过描绘诗人对樱桃树的精心照料与最终无果的反思,深刻揭示了生活中简单与复杂、付出与收获、期待与失落之间的微妙关系。诗歌以樱桃树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得失的淡然与欢喜。在诗人笔下,樱桃树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是人生哲理的隐喻,引导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生命的真谛与美好。
《欢喜》思想内涵
简单中的欢喜:诗歌开篇即指出“所有痛苦都因为复杂”,而“重复的事情不会”,诗人通过对比复杂与简单,强调了简单生活中的欢喜与宁静。诗人日复一日地照料樱桃树,浇水、修剪、刮皮、清理落叶,这些看似简单重复的动作,却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在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劳作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欢喜。
付出与收获的悖论:诗人亲手栽种的樱桃树,十二年年年满树花朵,却未曾尝到一颗果实。这一悖论式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付出与收获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并未因无果而沮丧,反而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这一切,暗示了生活中很多时候,付出并不一定能够得到预期的回报,但正是这份付出,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与有意义。
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诗人通过描写樱桃树与麻雀、伯劳、青鸲、灰喜鹊等鸟类的互动,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诗人不仅关注樱桃树的生长,还欣赏并尊重其他生命的存在,这种包容与尊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与敬畏之心。
超越物质得失的淡然:诗歌的结尾处,诗人并未因樱桃树的无果而懊恼,反而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这一切。这种超越物质得失的淡然,是诗人在长期与自然相处中获得的智慧与感悟。诗人通过樱桃树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比如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等。
《欢喜》艺术特色
细腻入微的描写: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樱桃树的生长过程与诗人的照料过程,从浇水、修剪到刮皮、清理落叶,每一个动作都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读者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象征与隐喻的运用:樱桃树在诗歌中不仅是自然之美的象征,更是人生哲理的隐喻。诗人通过樱桃树的生长经历,暗示了生活中复杂与简单、付出与收获、期待与失落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象征与隐喻的运用,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邃且富有哲理。
平淡中见真情的语言:诗人的语言平实而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与刻意的修饰,却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诗人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让读者在平淡中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歌中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是另一大亮点。诗人不仅描写了樱桃树的生长过程,还融入了自己对生命、自然、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这种交融使得诗歌既具有自然之美,又富含人文之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对比与反衬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巧妙运用了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如复杂与简单、付出与收获、期待与失落之间的对比,以及樱桃树的无果与诗人内心的淡然之间的反衬。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也深化了读者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与感悟。
留白与想象的激发:诗人在诗歌中留有一定的留白空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诗人并未直接描写樱桃树无果后的心情与感受,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与感悟。这种留白与想象的激发,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诗评作者简介:史传统,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在人民网人民智作、中国诗歌网等10几家媒体发布文学评论和诗歌作品1000多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