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在二哥陈沂滨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位老人。老人身材不高,瘦弱的身躯已经有些驼背,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的皱纹,让人感觉其吃了不少苦。
正当陈人康以为老人只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或者老工人的时候,二哥告诉他:“这是上世纪50年代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之子。”
陈人康不禁诧异,因为在老人身上,他完全看不出一点儿干部子弟的痕迹。之后,陈人康在老人的讲述中,得知了其坎坷的人生。
老人一生有三个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他人生的一个阶段。
老人第一个名字叫范宜德,自他有记忆起就叫这个名字了。小时候,他一直以为自己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农民,但在他懂事的时候,母亲突然告诉他:“你是红军的儿子。”此后,范宜德就一直等待父母来接他。
终于在1949年,范宜德和另一个叫赖平亚的男生被解放军接到了北京。但到了北京之后,他们的亲生父母却分不清他们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就在双方家长为难之际,邓子恢指着有点儿跛脚的赖平亚说:“这就是我的孩子。”
于是,范宜德便来到了林伯渠的家,拥有了第二个名字林秉苏。而那个叫赖平亚的男生,也改了新名字叫林苏生。
林秉苏并不知道,他其实才是邓子恢的亲生孩子,他的长相与邓子恢如出一辙。但邓子恢觉得林伯渠子女少,不愿意将有残疾的赖平亚送给他。
1960年,林伯渠在北京逝世。邓子恢非常伤心,他将酷似自己的林秉苏叫到身边讲了身世的真相,之后说道:“孩子,你已经长大了,有选择和使用名字的自由权利了。作为你的爸爸,我给你取了两个名字:邓瑞生、邓秀生,若你想改回来,就其中选一个。”
林秉苏记住了邓子恢说的话,但他并没有立刻改名。
1960年,邓子恢遭到批判,林秉苏也受到了牵连,他被安排到湖南常德一所中学教书。
在那个战战兢兢的年代,林秉苏不敢寻求父亲的老战友帮忙,担心打扰到对方。直到1970年,他听说敢说真话的王震将军来到了常德便上门拜访。
然而,门口的警卫看到林秉苏土里土气的模样,无论他如何解释自己的父亲与王震将军相识,对方就是不肯放他进去。
无奈之下,林秉苏只好说:“我的父亲是邓子恢。”警卫听后终于决定通报,王震大怒道:“快请进来,他是邓子恢的儿子,但也是林老的儿子啊!”
1972年,邓子恢病逝,林秉苏痛不欲生。此时,距离林伯渠离世已经过了12年之久,林秉苏终于决定改名,“邓瑞生”成了他第三个名字。
邓瑞生的一生充满曲折,但无论他是谁的孩子,都不曾利用自己的身世搞特殊。1974年,他和妻子一起调到湘潭电机厂,在两间简易的预制板平房里安了家。妻子在中学教物理,他则在高级工程师的岗位上一直到退休。
1981年,中共中央为邓子恢平反、恢复名誉,邓瑞生身上背负着的也随之烟消云散。
退休后,邓瑞生和妻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虽然已经72岁,但他不愿意闲下来,依然要尽自己所能做一些事情。他不是很不注意自己的外表,走在街上,他就像北京的一位普通老人。
邓瑞生的故事令陈人康很是触动,他更是在其身上感悟出了许多道理。他表示,高级将领的后代们永远都不能丢弃干部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信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