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生物多样性百科,关注森林,科普中国,科普惠农。
文章中没放蛇的正面图片是因为大部分平台都不允许。如果放了这些图片,可能会被严重限流,甚至是无法过审。请诸位谅解。
农民的好帮手
大部分人类都是怕蛇的,即使我们知道蛇类去自然界的稳定至关重要。
这种对蛇的恐惧可能是深入内心的。根据研究表明,这可能是刻入基因的!我们的祖先为了告诫我们蛇是很危险的,于是将对毒蛇的畏惧通过基因传递下来了。
但是农村的老人家总说,如果在院子里看到一条体型巨大,身上是黄黑花纹交叠的蛇,那千万不要去打扰它们!它们会帮忙看家护院,只要有它在,院子里的老鼠数量就会大量降低,而且其他蛇类也不会敢接近附近,这种蛇类堪称“保家蛇”,还有句俗语“一里有菜花,十里无毒蛇”,也是说的这种蛇。
这种蛇就是菜花蛇,学名为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民间还有其他的俗称,比如:臭王蛇、黄蟒蛇、油菜花、臭黄蟒、王蛇、黑花麻蛇、松花蛇等等。
我在介绍这种蛇的文章下曾看到一位网友情感充沛的留言,讲述了他对于菜花蛇的记忆,我觉得这段留言就能说明农民对菜花蛇的感情。
王锦蛇
接下来就按王锦蛇这个学名来称呼它们了。
王锦蛇确实是无毒蛇,它们属于大型蛇类,其的体型较大,身子粗壮,长度通常在170到190厘米,有的还能长到超过200厘米,体重也能达到1-1.5千克。王锦蛇的头上有个特别的标志,就是前额那块黑色的“王”字斑纹,这也是它名字里“王”字的由来。它的背部鳞片黑边黄心,前半截身体还有黄色的横斜纹路,越往后这些纹路就越淡,整体颜色非常亮丽。
王锦蛇的活动范围很广,在越南、中国和日本都有它的身影。在中国,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它的踪迹,尤其是河南、陕西、四川、湖北、云南这些地方更是常见。它们喜欢住在海拔100米-2500米的山地、平原和丘陵地带,经常在山地灌丛、田野、山溪边和草丛里活动。王锦蛇性格活泼,动作敏捷,白天黑夜都会出来活动,不过晚上更活跃些。
王锦蛇吃的东西很杂,蛙、蜥蜴、蛇、老鼠和鸟蛋都是它的菜单。要是食物不够,它可能还会吃自己的幼蛇或者同类。食量比较大,一条体重在1到1.4千克的王锦蛇,一顿饭就能吃下1到2只蛙或者2到3只小鸡。
王锦蛇是卵生的,一般在6月到8月产卵,一次能生29-50个卵。这些卵都挺大,圆圆的或者椭圆的,颜色是乳白色。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卵大约需要40天就能孵化出小蛇。刚孵化出来的小蛇大约25-35厘米长,出壳后7-10天就会开始第一次蜕皮。
王锦蛇在生态系统里可是个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控制老鼠的数量,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农林业都有好处。但是,因为人类的活动,王锦蛇在野外的数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所以,保护王锦蛇和它的生活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虽然王锦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比如肉可以吃,皮可以做工艺品,蛇蜕还有药用价值,但是自从2020年开始,中国就禁止了以吃为目的养王锦蛇,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保留种源。这个规定就是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
毒蛇为何怕王锦蛇?
王锦蛇的食谱中本身就有其他蛇类,因此捕食毒蛇对于王锦蛇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应对毒蛇,王锦蛇自然是有很多手段的。
大体型这就是王锦蛇的依仗,凭借它那壮硕的身躯和惊人的力量,在与毒蛇的对决中几乎都能占据上风。面对体型较小的毒蛇,王锦蛇能轻松将其制服;即便是体型相当的毒蛇,王锦蛇也能凭借力量优势将其压制,因为它们并不能依靠毒液制敌,与毒蛇的演化策略不同,力量对它们来说才是优势。
但是无论是什么物种,跟毒蛇对战肯定是相当危险的,只要被咬一口就可能全盘皆输。对此,王锦蛇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它们居然能对部分蛇毒具有免疫能力!这一特性使得王锦蛇在与毒蛇交锋时更加自信。特别是对于某些依靠血液循环毒素致胜的毒蛇,如尖吻蝮(五步蛇)等毒蛇,王锦蛇的免疫力尤为突出。即便不慎被毒蛇咬伤,王锦蛇也能凭借自身的免疫机制有效抵抗蛇毒,避免中毒的威胁。
但王锦蛇并不是那么无敌,它们的的免疫能力不是对所有种类的蛇毒都有效。例如,对于神经毒素或混合毒素的毒蛇,王锦蛇的免疫能力可能就相对较弱。如果被这些毒蛇咬伤,王锦蛇仍然有可能中毒。
另外,王锦蛇还会利用肛腺分泌出的恶臭液体来驱赶敌害,这也是其很多民间俗称的来源。
这些多样化的自卫手段使得王锦蛇在面对毒蛇等天敌时更加游刃有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