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任羽中:坚持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的价值取向

0
分享至

●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心灵世界,给予他们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慰藉

●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文化人才、以环境涵育文化人才、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标准评价文化作品与服务的健康导向,尊重文化人才成长的规律,摒弃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做法,防止片面的评价导向滋生浮躁风气。特别是要重视文化创作中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要鼓励好的文风,不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文化具有“物质的力量”,是无产者实现阶级利益的重要保障,而文化获得这种力量的前提是掌握群众。通过文化的传播、浸润,人之为人的本质可以得到确证,最终实现自由自觉的存在。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现实的人”是思考文化功能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工作,人民性是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文艺工作问题的中心“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极其鲜明的价值主线。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这既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

文化强国建设,首先要满足人民的需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化。写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经典文学、戏剧、影音,无一不是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经由人民群众传播开来并流传至今的。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创业史》一、二部合集的版权页上,写着一串惊人的数字:第一部印数2954500册,第二部印数2379000册;第一部和第二部合集自2009年出版以来,到2021年就印刷了25次,印数2195000册。为什么柳青的这部作品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他在人民群众中蹲点14年,扎根在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懂老百姓的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条件的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文化也有了新的需求。比如,音视频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形态,“90后”“00后”等人群形成了新的文化生活代际特征。这些需求的变化,都要求文化工作者予以积极的回应,因时而新,拿出高质量的文化作品、举办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专门强调了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充分的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一大显著特征的体现。

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任务,排在“举旗帜”这一首要使命任务之后的就是“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再次强调,“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工作的初心,就是要引领人民。毛泽东论及文化普及与文化提高之间的关系时曾有过深刻论断:“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思想和价值是文化作品与文化服务的灵魂,是一切文化形式所承载的“道”。在改革开放初期,《哥德巴赫猜想》《平凡的世界》以那一代人的生活写照彰显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改革开放所需要的精神,呼应了时代,凝聚了力量。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曾邀请150余位北大教授为青年大学生推荐人生书单,其中《哥德巴赫猜想》《平凡的世界》就在被推荐次数最多的10本书之列。在《哥德巴赫猜想》一书的推荐语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写道“陈景润的故事给刚进入高中的我带来极大触动,我萌生了未来做科学家的理想”“这是我走上科学之路的第一引领者”。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意义更加重大,文化工作承担着重要使命。同时,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总会有对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的思考与困惑。文化工作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心灵世界,给予他们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人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慰藉。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文化工作要持续不断推出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人才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持续繁荣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被写入了《决定》。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一切工作的第一资源。文化作品和服务靠人来创造和传播,人才之于文化工作的意义尤为重大。文化人才培养有着本领域独特的规律,文化工作者都有比较长的培养周期,而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又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不是工业流水线能生产出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文化人才、以环境涵育文化人才、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标准评价文化作品与服务的健康导向,尊重文化人才成长的规律,摒弃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做法,防止片面的评价导向滋生浮躁风气。特别是要重视文化创作中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要鼓励好的文风,不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这样的文化人才队伍,才能具有健康积极的创作状态,写出五彩斑斓的生活,产出真正受人民欢迎、使人民受启迪的作品。这不仅关乎这一代人的精神生活,也关系下一代获得什么样的文化作品、接受什么样的文化服务。

(作者系北京大学副校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人民网官方网易号
1227921文章数 1993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