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队伍在弄岗自然保护区考察生态环境和物种保护情况。
为了提升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野外实践教学能力,11月25日至29日,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24级研究生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江—海—边”主题野外实践研学旅程。
此次研学活动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命题,以北部湾滨海地带作为起点,跨越十万大山进入左江流域,最后进入右江河谷。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三个迥异的地理单元,同学们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深度融合有了全新的感悟,对“人地关系”野外实践教学活动有了深刻的理解。
研学队伍在防城港金滩观察沉积物的搬运特征。
研学队伍以乡村振兴示范防城港簕山古渔村为首发站,随后足迹遍布“渔光互补”生态产业基地、中广核防城港核电基地、东兴海岸带及京族文化博物馆、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靖西鹅泉、龙邦口岸、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小组考察与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了海岸地貌的类型、特点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新能源开发与水产养殖的高效产业发展模式,核电站选址分析,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态平衡、人地关系中的关键作用,边境口岸地区经济发展策略以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最后通过即时现场策划野外实践教学方案,考察和评价同学们的野外实践能力。
此次主题研学旅程,不仅是对地理基础理论的检验与拓展,更是一次对家国情怀和教育使命的深刻体会和领悟。从现代化的防城港核电站到秩序井然的边境口岸,从珍稀的白头叶猴保护区到风景如画的明仕田园,处处都是学习地理物象的实地课堂,同时也是新时代青年反思责任与担当、锤炼精神品质的精神熔炉。通过野外实践和学习,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也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同学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得到了提升,更在丰富多样的地理物象中对野外实践教学有了更加生动与深刻的认识,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姜捷 王欣瑶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