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
南唐中主李璟,你可能不太熟悉。说起他的儿子你肯定知道,他的儿子名叫李煜。李璟他就是“千古词帝”李煜的父亲,也是写词高手,他只给我们留下了四首词。李璟存词虽少,但都是精品,每一篇都可以跟后主李煜的那些名篇相媲美。而李煜也深受李璟的影响。
李璟南唐第二任皇帝,于公元943年即位,即位后就开始用兵向外扩张,消灭了楚国、闽国,其版图成为南唐历史上的最大疆域。但是南唐不断受到后周挤压与侵略,之后大片国土被侵占,于是李璟把国都从金陵迁到了洪州(南昌).从此日日笙歌,生活奢靡,国力渐衰。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记载,李璟在位期间,曾有一位名叫王感化的乐师,因其歌唱技艺高超而受到李璟的宠爱。王感化在一次宴会上,多次只唱“南朝天子爱风流”一句,引起了李璟的感慨,他感叹如果历史上的孙、陈二主能有这样的词句,就不会有亡国之辱。李璟曾亲手书写《浣溪沙》两首词赐给王感化,后来王感化将这些词献给了继位的后主李煜,李煜读后感动,对王感化给予了优厚的赏赐。
历史上的孙、陈二主指的是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和南朝陈的末代皇帝陈叔宝。 孙皓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于264年即位,改东吴年号为“元兴”。孙皓能够当上东吴国的君主,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因其年龄稍长而被群臣推举继位。 陈叔宝则是南朝陈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醉心诗文和音乐,信赖尚书仆射江总等贰臣。陈叔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江河日下,最终导致南陈被隋朝所灭。
诗词正文《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hàn 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译文:荷花已经凋谢,香气逐渐消散,翠绿的荷叶也变得残破。西风从碧绿的水面上吹起,带来了无尽的哀愁。随着美好的时光一同老去,这景象让人不忍目睹。细雨蒙蒙中,我从梦中醒来,感觉那遥远的边塞更加遥不可及。在小楼上,一曲玉笙吹到最后,声音凄冷。多少泪水,多少遗憾,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
必要的注释:
- 菡萏(hàn dàn“菡萏”一词,荷花的别称。指的是荷花之未绽之花蕾,常喻为女子之青春年华,或女子之纯洁无瑕、含苞待放之姿容。菡(hàn):这个字是形声字,从“艸(cǎo)”部,表示与植物有关,而“函”是其声旁。“菡”字的本义指的是荷花,特别是在未开放时的花苞状态。在古文中,“菡”字也用来指代荷花,如“九龙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萏莲花足下开。”萏(dàn):这个字同样与荷花有关,特指荷花的花苞。在古汉语中,“萏”字与“菡”字结合,共同构成“菡萏”,用来描述荷花的花苞状态,即未开放的荷花。综合来看,“菡萏”(hàn dàn)这个词语,蕴含着一种含苞待放、充满生机的意象,常用于文学中以表达某种期待或美好的开始。
- 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这里用“愁”字将秋风和秋水拟人化,渲染出萧瑟的气氛,流露出词人悲伤凄凉的心情。
- 韶光:美好的时光。“韶光”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它最初指代的是美好的时光,尤其是美丽的春光。这个词汇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南朝梁简文帝时期的文献中,如《与慧琰法师书》中提到:“五翳消空,韶光表节。” 这里的“韶光”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时光,象征着生机勃勃和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韶光”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春光,也泛指光阴、时光。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用来比喻青春年华,象征着人生中最宝贵和充满活力的时期。例如,在《武王伐纣平话》中提到:“韶光似箭,日月如梭。” 这里用“韶光”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韶光”也常用于表达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和珍惜。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中,他写道:“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这里“韶光”代表了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哀思。总的来说,“韶光”这个词语承载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时间的词汇,更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文化符号,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 鸡塞:亦作鸡禄山,泛指边塞。“鸡塞”这个词语,实际上是“鸡鹿塞”的简称。鸡鹿塞是一个古地名,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地区,具体在磴口县西北的哈隆格乃峡谷口。这个地方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冲,因为它贯通了阴山的南北,是汉代西北部的门户,控制着穿越阳山(今狼山)的交通咽喉。西汉时期在这里筑有城塞,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后来的文学中,“鸡塞”或“鸡鹿塞”也常用来泛指边塞地区,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中,“鸡塞”即是用来泛指远方的边塞,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鸡塞”这一意象,词人传达了一种遥远、不可及的情感,以及对边塞生活的想象和感慨。
- 吹彻:意为吹到最后一曲,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这里形容玉笙的声音因为寒冷而变得凄清。
- 倚栏干:栏通“阑”,即倚靠栏杆。
- 何限恨:一作“无限恨”,意为无尽的恨意。
赏析:
李璟以其细腻笔触,在《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中勾勒出一幅深秋的萧瑟图景。词中,荷花的香气已随风逝去,翠绿的荷叶也已残破不堪,这不仅是对季节更迭的描绘,更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叹。西风的吹拂,不仅带来了秋天的寒意,也带来了词人心中的愁绪。这愁绪如同绿波间的涟漪,层层扩散,让人不忍直视这凋零的景象。
细雨蒙蒙中,词人梦回边塞,那遥远的鸡塞似乎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小楼上,玉笙的声音在寒风中吹彻,凄清而孤独,如同词人内心的呼唤,却得不到回应。这声音,这寒风,这孤独,共同编织成一幅凄美的画卷,让人感受到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最终,词人以泪洗面,倚靠在栏杆上,泪水中蕴含着多少的遗憾和恨意。这恨,是对逝去时光的不舍,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也是对自身孤独的无奈。李璟用这短短的几行词,将深秋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完美融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秋思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词中的情感真挚而动人,语言清新而自然,让人在阅读中不禁感同身受,体会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