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母基金研究中心(ID:mjjyizx)
“作为曾经的一名国资投资人,十月被裁之后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国企早就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铁饭碗了,因为过往的投资业绩不好,前司的投资部门被整体裁撤了。”赵竹(化名)告诉我们。
无独有偶,VC投资人小李也表示:“我们的投资岗也被裁撤了,不过幸运的是人员没有直接裁掉,我们这些曾经的投资岗人员,都是转去其他部门了,像我是转岗做了后台运营。”
我们关注到,今年,部分国企由于过往投资的项目退出难收不回本金,投资部门收缩甚至裁撤。也有一些国企投资部“虽然部门还在,但名存实亡”——“部门还在,但一整年一次都没有出手投资。不是没钱,是不敢投,也没项目可投。每天都在处理之前项目投后的各种问题。”某国资投资人孙方(化名)告诉我们。
“我是今年主动选择从市场化机构转来国资平台的,虽然薪资有降低,但当时看重的就是国资资金压力的优势,募资压力小,也真的能有机会出手做投资。我之前所在的市场化机构已经全员募资一年多了也颗粒无收,所以我才选择去了国资平台。但来了之后才发现,在这边虽然是有钱,但是出手投资也很难。决策流程和投资逻辑和我之前截然不同。”早期基金投资人蒋一(化名)表示。
并且,有国资机构也有了“末位淘汰”——“连续三次考评成绩不合格,予以辞退”。
“国资基金远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所谓的避风港。并且,我们已经按限薪令追缴此前的薪酬了。据我了解也有不少其他国资基金同行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某国资基金投资人告诉我们。
所谓“限薪令”,指的是2022年8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金融企业应将所有工资性收入一律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不得在工资总额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津贴、补贴等工资性支出。
《通知》对国有金融企业优化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科学设计薪酬体系,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以及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等提出了相关要求。
对于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根据其所负责业务收益和风险分期考核情况进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确保绩效薪酬支付期限与相应业务的风险持续期限相匹配,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不仅如此,金融企业应当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在自身职责内未能勤勉尽责,使得金融企业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者给金融企业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金融企业应当依法依规并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将相应期限内已发放的部分或全部绩效薪酬追回,并止付未支付部分或全部薪酬。绩效薪酬追回期限原则上与相关责任人的行为发生期限一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规定适用于已离职或退休人员。
“我们现在对这个通知已经执行落实的很到位了。追缴薪酬的情况确实存在。”另一位国资基金投资人表示。
其实,不仅是国资基金,整个股权投资行业“降薪潮”在持续。曾经“多金”的行业,开始“勒紧裤腰带”了。北京基金业协会编制的《PE/VC机构薪酬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行业降薪趋势延续,整体年薪水平较前一年下降20%-40%。
虽然2024年还没过完,但薪酬下降趋势依旧——“据我估计,2024相比2023的薪酬降幅可能还是‘腰斩’。原因无他,机构都很难,募集不到新的基金,老基金退出期本来就没什么管理费,再加上退不出去也很难获得收益。降薪30%还算是缓和的了,有的机构已经裁员30%。很多投资人朋友在交流中也都说起所在机构已经裁员或计划裁员。过去几年VC/PE的步子太快了,急速扩张后,在当前暂缓出手投资的现状下,人员优化、成本优化自然成了必要的事情。”某北京地区VC机构合伙人说。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业的现状,募不动、投不出、退不了……这是一级市场上许多投资机构的真实写照,“募投管退都难”并非夸张。对大部分中小GP而言,2024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年。
许多“僵尸基金”出现,没有募到新基金,也没有退出回报,更没钱做新投资。腰部及以下投资机构已经很难体面的“活着”了。募不到钱,就只能“节衣缩食”,过“紧日子”,裁员、降薪已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
“我是2018入行的,可以说是‘高位接盘’了。听着前辈们曾经几十倍上百倍收益的故事进入一级市场,自从入行以来,每一年都觉得是最难的一年了,但事实证明,每一年都是未来几年中最好的一年。所以,就这样一点点降低预期,到了今年,基本没什么期待了,感觉都麻木了。”上海某VC投资人小李(化名)表示。
多位投资人表达了类似的预期看法,“一级市场投资人的预期已经断崖式下降了。现在大家早就告别了宏大叙事、不切实际的吹牛,什么几十倍回报,能有一两倍的回报都是大胜利,换到自己身上,那就是不再幻想虚无缥缈的carry,年终奖多少也不期待了,今年没被降薪、没被裁员就是成功啦。”北京某早期基金投资总监Cathy(化名)表示。
深圳一位VC投资老兵告诉我们,从某种角度而言,投资人预期的降低,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现在的一级市场投资,早已不再是曾经投互联网、投模式创新时代的估值极速狂飙了,以硬科技为主的投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收益会更长周期,回报倍数也不会那么夸张。”
2024行至岁尾,还在牌桌上的投资人多数已是“波澜不惊”。对从业者而言,潮起潮落,周期带来的“降薪潮”已成事实。“打铁还需自身硬”,不仅是投资机构需要在周期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对于投资人而言也一样,不管是坚守蛰伏等待出手机会,亦或是顺势转向其他业务方向,躺平不是出路,多修内功才是最关键的。
说明:发布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其观点,只为多一个视角看待问题,部分信息和图片无法核准,如涉权益,烦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有融资需求请加微信(FA_rzj),为方便备注,申请好友时请发送(姓名·城市·公司·职务)
- The End -
我们已经与阿里巴巴创新投资、达晨创投、高瓴资本、高榕资本、高特佳投资、戈壁创投、国新风投、国中创投、红杉资本、华映资本、火山石投资、IDG、经纬中国、今日资本、纪源资本、君联资本、联想之星、蓝驰创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创投、启赋资本、软银中国、赛伯乐投资、赛富基金、深创投、天图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毅达资本、英诺天使基金、优势资本、真格基金、浙商创投、中国风投、中国文化产业投资等近千家知名投资机构2000余名专业投资人建立广泛联系和合作。
帮助那个在创业的人,请分享、点赞、在看,3连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