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开国大将张云逸:资历比陈毅还老,因一封电报错失“元帅”?

0
分享至



文/余梦瑶

编辑/富贵儿

1945年12月21日,华东局向中央发了一封人事职位变动的电报,张云逸也名列其中。电报内容表面上是明确华东局领导的分工,实际则是针对张云逸的一份调动。

根据电报指示,张云逸被分配到了山东任军区副司令员,当时很多人对这个调动都心存质疑,认为张云逸的能力不止于此,但对于板上钉钉的是谁也不敢再提出质疑。



直至1955年,当张云逸错失“元帅”之位后,便又有人想到了当年的那份调令,认为张云逸之所以没有被评上“元帅”,主要问题还是当年那份调令。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张云逸何许人也?以他的资历到底够不够格排入十大元帅之列呢?



张云逸生平介绍

1892年,张云逸出生于海南文昌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当时张云逸家中家境并不优渥,但他的父母仍然咬牙坚持送他读书上学。

后来直至他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开始变得拮据起来,懂事的张云逸为了不想让父母每天晚上坐在家中的小方桌上一笔一笔的算家庭的每日经济开销、为下一笔钱该从哪里找以及剩下的钱该怎么花而愁苦,不得不自己主动放弃升学读书的机会替父母排忧解难。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此在张云逸16岁那年,他便独自一人离家到广州投靠了和自己同乡的一名军官赵士槐,并在赵士槐的介绍下在广州找了一份糊口的勤杂工工作,以此才安定下来。

虽然张云逸是因为家中生活拮据主动提出的休学,但在休学过后他也从没有放弃书本,有时候甚至在工作间隙还要把书拿出来瞅两眼。也正是张云逸这份勤奋刻苦的冲劲,才让他成功就读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在学校里他接受严格地军事训练和系统的军事知识,也为他后面步入革命道路,有着丰功伟绩打下基础。



张云逸进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的第二年,便在教官邓中原的介绍下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1911年4月27日,在辛亥革命期间,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黄花岗起义以此来反抗清军的封建统治,身为同盟会成员的张云逸也被选入队伍中参加此次起义,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下,张云逸所代表的一方惨败。在此次起义中年纪轻轻的张云逸还险些成为烈士,但最终还是侥幸作为队伍中的唯一幸存者活了下来。

在黄花岗起义中活下来的张云逸第二年就进入了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继续学习,从学校毕业以后就直接被派入孙中山的军队中执行任务。而后在多次战役中,当部队遇到困难时,张云逸总能出奇招制胜,也正是因为他这出色的军事能力,所以张云逸没过多久就一路升迁从排长任职到参谋长的职位。



张云逸原本以为他会一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为百姓创造好日子,可是令张云逸没想到的是,在孙中山去世,蒋介石上位后,蒋介石的领导让中国又重新回到了两半社会。此时的张云逸认为这已经不是自己要走的革命路了,甚至还让自己曾经对乡亲们承诺的好日子越走越远,越来越没有实现的可能。

因此,在1926年,已经34岁的张云逸认识到国共两党的差别后,以及幡然醒悟共产党才是人民的希望时,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自己曾经在国民党军队打下的江山,于同年11月,在湖北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张云逸真正的革命道路开始了。



张云逸在共产党的那些事

张云逸一生一共参加过两次长征,一次是跟随红军的二万五千里的大长征,一次是从广西转移至中央苏区的小长征。

加入共产党的张云逸在红七军建立没多久后,就担任了红七军的军长一职,而后就和邓小平等指挥员一起率领红七军的士兵从广西往中央苏区转移,进行七千里的长征。虽然这次长征与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相比,只是小小的一段路程,但在这段里程中,张云逸等人也受到了不小得折磨与历练。

当时由于部队转移突然,因此红七军在出发前根本没来得及准备冬衣。没有冬衣的红七军所有人,不论战士还是指挥作战人员都只穿着薄薄的统一作战服在寒冬中行走。在行进过程中,大雪纷飞,冬季的狂风呼呼的打在战士们的脸上,如同刀割一般让战士们感到脸疼。



尽管身为战士的红军们平日里也在加强训练,有着极好的身体素质,但也抵挡不住穿着薄薄的单衣在大雪中行走。因此战士们为了抵御寒冷,不得不将自己行囊中所有能为自己御寒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披在身上,只为减少自己身份的寒意。

然而这一行为无疑是杯水车薪,尽管走在大雪中的每一名战士都将自己包裹成粽子,但他们其中也依旧还有人的脸上、脚上、手上长满冻疮,肿得不成人样,甚至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战士身体实在熬不过去了,直接被冻死在途中。

在这次长征途中,36岁的张云逸身体状况以及御寒能力自然比不上部队中那些年轻气盛的战士们,因此身为红七军军长的张云逸在此次长征途中也遭遇疾病,有次直接发烧到四十度以上。在那次发烧过后,张云逸经常在剩下的长征路途中时而昏迷时而清醒。

部队中其实一直都有一同随行的军医的,但在军医给张云逸喂过药后,张云逸也仍然迟迟没有痊愈并且有时候还越来越严重,此时的军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无计可施。好在部队里有战士懂点土药方,这才让张云逸的病情有所缓解。



在这场艰苦的环境中,经过7个月的翻山越岭,张云逸等人终于跨越七千里的长征成功安全抵达苏区。

此后,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张云逸也为红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人都知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由民众的小推车推出来的,但又有谁真正地知道这背后的主谋者是谁呢?此人正是张云逸。

1948年淮海战役正式打响时,张云逸在军中担任了山东军区副总司令员、华东战区副司令员,负责此次战役的所有后勤工作。也正是张云逸所领导的后勤工作成了红军们的坚强后盾,成了此次战役的制胜关键。

淮海战役是在所有战争中人数参与最多、时间最长、动员力量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正是以上因素,造成了实际战争结束时间与预计战争结束时间产生误差,造成后面可能会出现粮食不够的现象。



张云逸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以及防止前方战士分心而导致打败仗,便提早采取了挽救措施。他深知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因此张云逸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地征粮。但由于百姓们前不久刚被征粮过,因此家中余粮早已不多,如果把粮借出去,那就意味着自己在近段时间可能将会面临挨饿。

身在部队中的张云逸了解到百姓们的疑虑后,便亲自走进百姓们的生活中,一一向他们说明此次征粮对这次战役的成败有多么的关键,并向他们保证此次征粮在今后一定会如数奉还,并以自己红军身份的名义与乡亲们签订借粮的欠条。

粮食紧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张云逸又遇到了一个难题,该怎么把每天所需的粮食运送到前线去。那时候没有卡车,张云逸只能再一次向乡亲们请求帮助,有的人是自发加入运粮队伍中。有了乡亲们的加入,映入眼前的便是在泥泞的小路上,一人一辆独轮车排成一列,一步一步地将粮食运往前线。

最终在张云逸和后勤保障人员,以及乡亲们的帮助下解决了红军缺粮的大问题,他们也成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功臣之一。



错失元帅之位的原因

张云逸与元帅之位失之交臂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1945年12月21日,华东局向中央发的一封人事职位变动的电报;其二是与张云逸本身的性格有关。

我们先来说说1945年的那封电报。1945年12月21日,华东局向中央发起了一封人事职位变动的电报,其主要内容是明确华东局领导分工。在电报里有两处特别引人注意的一个点,它提到张云逸的职位是山东军区副司令员,陈毅是野战军的司令员兼任军区司令员。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原本张云逸在此之前一直都是陈毅的的副手,然而在电报中陈毅身兼两职,而张云逸只担任了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这就相当于将长期搭配的两人硬生生的拆开被迫单独行动。

更奇怪的是虽然原则上军区的职能要高于野战军,但又由于野战军本身的特殊性,常常担任异于其他军区更重要的任务,因此总的来说野战军区的份量其实是要大于军区的。那为什么张云逸不担任野战军的副司令员,而是担任军区的副司令员呢?直到后来华东局才给出解释。



由于从军30多年的张云逸在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关系、团结同志方面有着他人所达不到的优势,且部队也需要专门从事后方工作的领导者,因此张云逸是华东局领导认为总抓军区工作最为合适的人选了。

最后在中央对华东局电报中领导分工的认同中可以看出,毛主席也认为张云逸比起指挥作战更适合后方。

华东局的这一人事安排既印证了粟裕对张云逸“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评价的事实,也让张云逸从此以后与赫赫战功无缘,这也是为什么张云逸不能入列十大元帅的原因之一。

张云逸与元帅之位失之交臂的另一原因还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关。张云逸本身对名利没有太大的追求的,不然他也不会在自己曾经是国民党参谋长的位置上毅然决然的离开,转身投入共产党中。

在百色起义战后,张云逸率领红七军在寒冬中跨越七千里的小长征后抵达中央苏区,随即听从组织安排将自己所带领的红七军整军加入到红一军中,而后没过多久又因病让出原红七军的军长一职,让自己的副手做自己的位置,自己去做副手的位置。



这一位置的的互换,让自己曾经的下级如今成了自己的上级,搁其他人估计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而张云逸不仅心甘情愿的接受了组织的这一安排,还将自己现任的职责做的更好。

除了百色起义的这次职位变动,还有一场更大的职位变动就是1945年的那封电报,让张云逸的指挥工作直接转成了后勤工作。有着极高政治操守和军纪的张云逸面对组织的安排除了服从就只剩下服从。然而这一命令的服从,也让张云逸做出了事业上的牺牲,从此军事生涯可以这么说就此结束了。

最后让我们依据毛主席与周总理制定的评定元帅的标准来看,为什么张云逸没有被评为元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张云逸没有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八路军的主力师师长级别或新四军军长级别的职务,因此张云逸并不完全符合评定元帅的标准。再加上他后来被调至后勤工作任职,即使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他有很大的贡献,但他并没有上阵杀敌,所以在那次战役中比起上战场的人他的功勋并不大。



如果说从1945年后张云逸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大贡献,那说法是绝对的错误,不然为什么毛主席和周总理会破例让张云逸以大将的身份享受元帅的待遇,且还是历史上唯一一人。

张云逸因为他高风亮节、不慕名与利的品质,让他错失元帅之位,但如果他当时在面对组织的安排上他为自己争取争取的话我觉得元帅之位肯定非张云逸莫属,可如果真的争取到了,那之后的淮海战役还真的能获胜吗?他还能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享受元帅待遇的大将吗?这些疑问终究无法解答,因为假设永远都只是假设,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了解历史,尊重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顾史 incentive-icons
顾史
多了解些历史,发现能看懂很多事
2606文章数 1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