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米筐投资"
马斯克的对手来了!
11月15日,在“前海宝安Ai向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会上,华为具身智能中心语16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图片来源:凤凰财经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智能领域早已有所布局。
早在2022年4月,华为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在机器人领域技术攻关、行业应用等方面进行合作,这也是华为首次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在此之后,华为便在具身智能关键技术和产业生态上做了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并已与超百家企业共同搭建了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合作生态。
去年3月,前海、宝安、华为就已经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举行了华为具身智能中心合作签约仪式。
今年9月,三方在上海举行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11月15日,华为具身智能中心正式进入运营阶段。
那么,华为为什么要入局具身智能领域,华为又有什么优势?
其实国内外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已久,人形机器人始于1927年,随着马斯克在2021年8月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首次提出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概念,掀开了人行机器人发展的新篇章,未来,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点将是商业化、AGI(通用人工智能)、人体工程学等。
图片来源:猎场备忘录&机器人头条
人形机器人产业被认为是下一个蓝海市场,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商业服务、家庭服务、高危作业与救援、安防与巡逻,教育与科研,娱乐与旅游等等。
图片来源:M2 Consulting
马斯克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过人类,特斯拉的目标是年产10亿台,占据市场10%以上的份额。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约27.6亿元;
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占比位居世界第一;
到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
所以,机器人是目前全球科技巨头的必争之地,也是未来科技革命的重中之重。
华为选择布局,不仅看中了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空间,也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生态系统构建等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先看看人形机器人需要的关键的技术和能力又是什么呢?
以特斯拉的Optimus为例,人形机器人未来两个维度的竞争:一个是AI的竞争,一个是灵巧手的竞争。
AI的竞争就是机器人通过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训练,实现高度的拟人态,而灵巧手的能力,将是AI技术的物理天花板,大脑再聪明,手部动作不够灵活和精细,也干不了太多事情,作为仿生设计,只有灵巧手实现突破,才有可能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直接替代人类;
在人体中,上肢功能占全身功能的60%,手指功能又占到上肢功能的90%,由此可见,人形机器人想要平替人类,灵巧手就是非常重要的末端执行器,不过要制造出与人手媲美的机械手,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公布的专利文件中描述的Optimus机器人的灵巧手具备11个自由度,而实际上Optimus机器人在持续迭代中,很快就可能会达到22个自由度。11个自由度不算高,在业内属于中等水平,而对于人手来说,不考虑手腕的话,一共是21个自由度,也就是理论上得达到21个自由度才能够跟人手有一拼,特斯拉的灵巧手有2个关节,比人手少一个,那么后续要提高自由度的数量,可能会升级为三关节设计。
图片来源:特斯拉AI Day
特斯拉灵巧手一共是6个电机来驱动11个自由度,具体就是配备了蜗轮蜗杆的空心杯电机来驱动的,蜗轮蜗杆就是将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同时起到减速和锁定作用,空心杯电机是由没有铁芯转子的直流伺服电机,转动惯量小,控制精度高,这样在6个电机的作用下,特斯拉Optimus就可以实现抓取、旋转和捏合等操作,其实完成这些复杂的任务,需要大量的数学建模和试验,手指长度、关节刚度、关节位置等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来求解最佳参数,而且人类手在抓取物体时,要通过感知物体的软硬来调节力度。
图片来源:特斯拉 AI Day
所以特斯拉灵巧手的关键就是空心杯电机、蜗轮蜗杆机构和腱绳等,再搭配各种传感器和相应的软件算法来实现所谓的灵巧操作,根据调研机构上来看,灵巧手的成本在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占比大概是30%。而特斯拉将重点升级灵巧手的技术和能力。
总之,特斯拉在全自动驾驶(FSD)系统为Optimus提供了强大的视觉感知和自主导航能力,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采用了与汽车相同的视觉传感技术,不依赖激光雷达,而是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来实现环境感知和决策执行。此外,特斯拉还在其机器人中引入了六维力传感器和电子皮肤等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以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
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自动化和机械工程经验,这使得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和精密制造、高效的机器人系统时具备显著优势。
此外,还可以利用Dojo超级计算机进行AI模型训练,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最后,特斯拉的供应链体系也为人行机器人的量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预计大规模量产后单个机器人的成本将降低至2万美元左右。
分析完竞争对手之后,我们再看看华为入局有哪些优势呢?华为凭什么能够与特斯拉掰一掰手腕?
首先,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虽然相较于国外较晚,但是发展较快。
公开报道,今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13起,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此外,多地发布了支持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等地。
得益于技术的突破和政策的赋能以及大量资本的进入,优秀企业不断脱颖而出。在此前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共有56款具身智能产品首发首秀,智能机器人达到42款,其中人形机器人达到22款。达闼双足XR4、傅利叶GR-1、宇树“Unitree H1”等国产人形机器人一一亮相。此外,国内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企业都发展迅速。
数据来源: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
所以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的产业发展环境。
其次,华为早在七年前就开始围绕AI+机器人技术进行研发,并陆续发布了多项相关的成果和技术专利。
例如,华为成立了专门的子公司并申请了大量相关专利,获得了多项关于机器人手臂、安全防护方法、人机对话、模型更新、避障系统等方面的专利,显示出华为在这一领域的长期投入和战略规划。
图片来源:秘塔AI搜索
然后,华为凭借其在手机制造和智能汽车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以及芯片、操作系统、算力等核心领域的全栈能力,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这种布局方式与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采用的策略高度相似,华为入局智能驾驶赛道,通过其在智能驾驶、鸿蒙操作系统等技术优势,与赛力斯推出问界系列,使得问界品牌迅速崛起,并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重要的一员,那么华为布局具身智能,主要也是提供智能化的技术赋能合作伙伴造好机器人。
就像华为相关人士说的,未来,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将整合华为先进制造实验室、华为云EI产品部、伦敦研究所和慕尼黑研究所等部门的技术能力,构建涵盖“具身智能大脑根技术”“具身智能小脑关键技术”和“具身智能工具链”的基础架构,致力于解决具身智能底层技术的共性难题,推动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所以华为凭借其盘古大模型、鸿蒙系统等技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智能化支持,尽管在硬件方面,华为可能与外部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但是凭借其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等无疑为具身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在当今全球科技版图中,新能源、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力量。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新兴趋势带来的机遇呢?
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给出了诸多启示,添加企微,获取详情,一起探索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THE END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安娜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