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如何保持长久生命力,这或许跟人如何能长寿一样,首先要有个年轻化,与时俱进的心态。
翻开历史,我们看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那些消逝的事物,都是没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才会成为过去的印记。无论是远古的“地球霸主”,还是盛极一时的王朝,皆逃不过这个定理。
而在汽车行业,梅赛德斯-奔驰就是“与时俱进”的典型。当人类活动范围需要扩展的时候,卡尔·本茨发明了“无马马车”——汽车,奔驰品牌诞生;当汽车逐渐普及的时候,奔驰开始配备各种提升舒适和氛围的配置;当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的时候,奔驰通过建立汽车碰撞测试,研发安全车身、ABS、电动车辆稳定行驶系统等技术,确保车内成员和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可以说,梅赛德斯-奔驰既是汽车行业的开创者,也是推动者,当然更是见证者。以“奔驰”为名,名副其实。
那么在新时代下,“奔驰何以奔驰”?在2024广州车展前后,梅赛德斯-奔驰公布了答案:油电同质。
与大时代同频
眼下到底是什么时代?这或许才是目前弄清事物发展方向的“终极问题”。从汽车行业的角度来看,如今我们进入的是“智能电动化”时代,而“电动化”似乎是更高的主题,它关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甚至打开新赛道。
可要是把视野再放开一些呢?电动与燃油之争,似乎只是能源差异而已,且只对个别行业有效。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智能化”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主词缀”。
因为无论在何种行业,哪个领域,AI智能、算法、无线网络,应用程序,都是无所不在。即便是“家电”行业,也有它们的身影。
而在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电”是个非常好的载体,因为芯片靠电路运行,AI智能需要电流提供能量。这点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在“加电”之后,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可以更高。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汽车行业进行的电动化转型,其实反而是在为更好地接入智能化时代,所做的准备和铺垫。
在这点上,梅赛德斯-奔驰算是与时代同频了。他们在动力类型上,从未“偏袒”燃油或是电动,而是兼而有之,努力做到“油电同质”。
当然,奔驰的燃油车技术已经发展百年,而电动技术时间相对短一些。所以从表面上看,奔驰的传统燃油车业务,还是要比电动车型更强。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抱”智能化时代。
“油电同智/同质”
为了实现智能化进阶,奔驰都做了什么?
在安全层面,奔驰早在上世纪(参数丨图片)80年代,就开始使用“数字仿真模拟”,来测试和验证车辆的零部件。目前,这套“数字仿真模拟”系统,可以将车辆拆分为150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能进行颗粒度非常精细的碰撞受力分析。
同时每款奔驰车型上市前,都会经历1.5万次模拟碰撞。通过智能化手段,这些新车能在实车碰撞测试前,就消除绝大部分安全隐患,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成本。
而在实车碰撞测试上,奔驰还首次将X射线技术应用与此。通过每秒1000次的拍摄,帮助工程师们,把车辆最后的“安全死角”解决掉。
当然,奔驰对于电动化车型的安全,也有单独的要求和标准。他们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对三电系统的防护,确保动力随时在线,电池包尽量不受损伤。
比如这次广州车展正式上市的纯电G级,它配备了四电机动力系统,且每个电机都有两挡变速箱,这样它的“智能扭矩矢量分配系统”就能发挥最大功力,更灵活、快速地控制每个车轮的动力输出强度。
同时奔驰的纯电动力系统还有很好的热管理系统,尤其当车辆需要“暴力”的时候,驱动电机总能通过降温、散热系统,及时“冷静下来”。这样电机也就能充分发挥扭矩的威力,不用担心过热而限制输出了。
电池部分,奔驰设计了防护强度非常高的电池包,以及相应的车身结构。当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钢筋铁骨”能尽量避免电池包出现损伤,同时内部的结构也能尽量避免热失控和热扩散。而像纯电G级这样的车型,奔驰还为它配备了高性能“盾甲护板”,相当于防弹衣外面再套一身铠甲。同时奔驰的电池包还需要有极高的耐热、耐寒能力,不只是可以带用户“走南闯北”,也为日常出行可以应对极端天气。
安全部分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信息安全。奔驰在进行语音交互的时候,不会留下“聊天记录”。而进行面部识别或导航等操作的时候,个人信息和记录只会留在车里。
此外,车辆会将指令或遇到的智驾场景,进行脱敏处理之后,上传到云端,供大模型学习。当然,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关闭云端服务,免唤醒功能或“读心语音助理”,彻底保护个人隐私。
奔驰的这套信息保护和学习的运行方式,是应用了“联邦学习”技术,它将搭载在全新E级轿车上。
在硬件部分,奔驰的智能化阵地,主要是中控屏和智驾感知系统。
如今奔驰旗下很多车型,都开始在座舱里配备一块超大的“面板”,这就是56英寸的“MBUX超联屏”。它不仅成像效果很好,颜色、细节都很精致,同时通过六层超薄金属氧化物镀层,消除反光,让屏幕能以最佳查看角度装配在车内。
同时与这块超联屏相辅相成的,是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它们能让对方发挥全部功力,为车机系统提供更好的影像效果、算力空间、存储冗余。
在这样的组合之下,奔驰才能具备“读心语音助理”,使用Unity 3D引擎渲染车机界面和导航系统,才能安装多种多样的专门适配应用程序。
这些座舱硬件,会配备在新款纯电EQE、2025款长轴距GLC SUV及其插混版本、2024款长轴距C级、2024款长轴距E级及其插混版本上。
智驾硬件上,目前奔驰使用的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有些车型采用了“雷达+视觉”的双重感知系统,有些是纯视觉的。无论如何,它们都能很好地监测周围环境,为智驾辅助系统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不过奔驰后续可能会为L2++智驾系统,匹配完全纯视觉的感知系统。芯片部分,奔驰普遍使用的是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奔驰在中国市场进行智能本地化的努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高德地图、腾讯视频、B站、网易云音乐等软件应用的适配。
更高阶的,则是奔驰通过在中国的技术研发团队,实现智能语音交互系统、L2+级智驾辅助系统、智能泊车辅助系统,在中国的落地和优化,进而反哺全球市场。
经过中国工程师的调校之后,奔驰的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将更懂国人的“交流方式”,比如语气、语法、语意等。而L2+智驾辅助系统,则更懂如何在中国的道路上,进行博弈,高效而安全地通过。
实际体验,符合预期
这次我们也抱着试试的态度,体验了不同动力类型的奔驰车型,看看它们在智能化方面,是不是“油电同智”。
经过一天的试驾,我觉得奔驰车型,无论是纯电,插电混动,还是传统的燃油车,它们在智能泊车辅助、智驾辅助,以及智能人机交互的体验上,并无明显区别。
比如泊车辅助系统,它从开始识别车位,到移动车辆,再到最终停进车位,不但过程柔顺,而且对周围环境的判断也比较到位。
还有智驾辅助部分,通常新能源车型,尤其纯电或增程的智驾会更丝滑和舒适,主要是因为动力依靠电控把持,可以更精确和细腻。
不过奔驰的这套L2+智驾辅助系统,在插混和传统燃油车型上,也有很好的“无感”体验。比如高速上需要变道超车时,后排不会出现强烈的“推背感”,为了保持车距,或要下匝道的减速,也不会有点头,或降挡出现的顿挫。
这种体验最佳场景,就是后排乘客休息时,一觉醒来,已到目的地,人家还是车驾,根本分不出来。
那与动力类型无关的人机交互系统,体验更是“无差别”。当我们与“智能管家”交流的时候,它不仅能准确识别指令,还能自己延展,比如导航推荐充电站,或是餐厅。另外像连续对话,所见即可说,免唤醒这些,表现都挺正常。
表现正常,对于像梅赛德斯-奔驰这样的品牌来说,只是符合预期而已。
1
接下来,奔驰的智能化,还有惊喜。在2025年推出的纯电CLA身上,我们将看到MB.OS全新域控制架构,可以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L2++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全场景智能泊车系统,AI大模型推动的奔驰虚拟助理,以及全新MBUX沉浸式导航。
正所谓“好饭不怕晚”,相信只要实际体验在合格以上,这些功能都有用武之地。届时,梅赛德斯-奔驰就能够站在智能化第一梯队里,积极迎接市场的波涛起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