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王建国教授申请的“化工过程中非常规条件下的传递、反应与测量”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金额1500万元,这是浙工大首次承担该类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志着学校基础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
“化工过程非常规条件下的传递、反应与测量”项目由浙工大作为牵头依托单位,联合四川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该项目旨在发展非常规传递反应模型,实现精密测量,解决跨尺度放大难题,取得若干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创新研究团队。
截至目前,浙工大今年已获批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
浙江工业大学获批的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
王建国教授简介
王建国,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建国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从事负载型催化剂的计算模拟、合成制备及应用研究,包括:(1)智能动态纳米催化剂反应动力学:采用密度泛函、分子动力学等多尺度模拟,结合人工智能方法,研究尤其是在外场作用下催化剂的动态结构变化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指导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2)面向应用的电催化工程:以制备高附加值产品为目标导向,研究电催化工程中的催化剂、膜电极、电反应器制备、结构与性质关系。(3)绿氢耦合过程:以重要化工品生产及重要减碳过程为研究目标,通过耦合绿氢过程,实现工艺或过程重构等。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ce, Nature. Commun., 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IChE. J等国际期刊发表。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前身是杭州化工学校化工科,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较早创建化工学科和专业的学院,其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浙江工业大学前身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时期。中国化工教育创始人李寿恒先生曾任学科带头人。学校更名浙江工业大学以来,学院历经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2013年7月更名为化学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安全工程4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各1个,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个。历经70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高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在国内外化学工程学术界和产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人,专职研究人员近20人;其中正高职72人、副高职10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80人,硕士生导师180人。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两院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20余人、省部级人才70余人,已形成以院士领衔,以省特级专家、长江、杰青、国家万人、百千万、国家突贡专家等为核心,以国家优青、国家级引才计划等中青年学术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1900人,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办学以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涌现了徐光宪、干福熹、汪猷、周光耀、郑裕国5位院士等杰出科学家和新安化工、华海药业、浙江医药、海正药业、巨化集团等一大批化工类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奠定了浙江省精细化工特别是医药化工、农药化工行业发展的基础,为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业催化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催化博士点是浙江省属高校中第一个获得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登峰)学科,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突破;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千分之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院4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获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22门。学院获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
学院建有省部共建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能源材料及应用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应急管理部化工实训基地1个,省部级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是国家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并作为牵头(或核心)单位建设省重点技术创新团队5个;拥有各类仪器设备价值近5亿元,科研和教学实验用房近5万平方米。学院以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应国家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急需,聚焦重大基础化工、合成化工、化工装备等领域,围绕分子化学工程、绿色催化技术、化工过程装备三大研究方向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在合成氨催化剂、精细/专有化学品(医药、农药、含氟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分离与过程装备(膜、超重力、塔器等)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学院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重点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年到款经费超亿元,年发表SCI、EI论文400余篇,年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在工业催化剂创制和绿色合成集成技术领域具有鲜明的优势特色,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级大奖14项,获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7项;取得数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支撑了国家双碳战略和浙江化工产业的发展。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一些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全面合作关系。
学院以“团结、勤奋、钻研、贡献”为院训,秉承李寿恒先生的“三志”“三基”理念,大力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大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浙江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工人先锋号、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浙江省高校“三树一创”好班子等称号。学院教师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中国农药学科突出贡献奖、中国催化成就奖、全国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国青年科技奖、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催化新秀奖、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青少年英才、浙江省师德标兵等一大批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和荣誉。(更新于2024年9月)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