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在哲学界,对于人性的探讨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议题。周国平在《西方哲学史讲义》一书中“从神话到哲学”一节,谈到神话与哲学的区别时,直接了当地写道:“人是理性的动物”。接着他还写道:“理性,就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虽然周国平是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哲学家,然而,他这两个观点我并不赞同。
周国平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观点,旨在强调理性在人性中的核心地位。对“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绝对判断,我是不赞成的。何为理性?在我看来,理性指人的思维和行为以理智为基础,合乎逻辑和客观规律。具体来讲,理性是指人在思考、判断和行动中运用理智和逻辑,不受情感、主观意识和个人偏见的影响——这才是重点,而不是抽象思维能力。理性的人通常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并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与感受。
无疑,理性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人类建立了庞大的知识体系,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得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理解世界。然而,正如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人的心理结构远比单一的理性更为复杂。弗洛伊德认为,人在根本上是非理性的,受到本能、欲望和情感的深刻影响。这些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能够左右人的决策和行动。因此,将人的本质简单归结为理性,显然是片面的。
另外,周国平将理性等同于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理解也值得商榷。所谓抽象思维能力,指人能够超越具体的感官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理性与感性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理性需要运用抽象思维,但并不意味着排斥形象思维。相反,形象思维在人的思维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感性虽然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排斥抽象思维。事实上,即使是感性的人,在面对问题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理性与抽象思维等同起来,也不能将感性与形象思维划等号。理性与感性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理性使人能够逻辑清晰地认识世界,而感性则为人与世界之间的情感联系提供了纽带。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完整思维体系。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以周国平的学术素养,他不应该犯这样的逻辑错误啊!难道是我错了吗?
总之,周国平在《西方哲学史讲义》中提出的“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观点,虽然强调了理性在人性中的重要地位,但过于绝对化的表述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完整本质。理性使人得以逻辑清晰地认识世界,而非理性则为人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探讨人的本质时,我们应该采取更加全面和平衡的视角,既看到人的理性一面,也不忽视其感性和非理性的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