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伯年轻时嫌弃我爸,60岁回乡却打电话要人照顾,母亲怒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三,你二哥要回来养老了,得把房子收拾收拾。"父亲放下电话,对母亲说道。

母亲皱了皱眉,"他回来干什么?城里住不惯了?"

"说是想回老家颐养天年,还说要给我们钱。"

"给钱?"母亲冷笑一声,"咱们家缺他那点钱吗?"

01

初夏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我们家的老房子坐落在村子的中心,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母亲总是精心打理着这片小天地。此时,她正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握着一把青菜,脸上写满了不快。

我家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父亲是村里的老书记,为人正直,深受村民爱戴。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过得不错。唯独二伯,虽然早年发了财,但和家里的关系一直不太好。

爷爷在世的时候,为了避免儿子们争产,智慧地把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大伯留在了老家,二伯去了县城,父亲在村里,四叔则去了邻村。爷爷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别挤在一起闹矛盾。"



我还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把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叫到跟前,给我们讲他年轻时的故事。那时候,爷爷的眼里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们要记住,"爷爷常说,"家和万事兴。无论将来你们多么成功,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那时候的我们还不太明白爷爷的话,只是懵懂地点头。现在想来,爷爷的话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理解了爷爷的用意。他把儿子们分散开,不仅是为了避免争产,更是希望每个儿子都能独立发展,创造自己的事业。

大伯留在老家,继承了祖辈的农业,种着几亩地,日子过得踏实而安稳。四叔去了邻村,开了一家小型农机修理厂,为周围的农户提供服务。父亲留在本村,凭借着自己的学识和为人,成为了村里的老书记,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

而二伯,则是四兄弟中最有商业头脑的一个。他年轻时就显露出过人的才能,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凭借二婶舅舅的帮助,率先在县城开了家油厂。那时候,能在县城立足的人可不多,二伯很快就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我还记得小时候去县城看二伯,那是一栋气派的三层小洋楼,院子里停着一辆当时很少见的桑塔纳轿车。二伯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总是拿着一部大哥大,走路时鼻孔朝天,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看看你二伯,多有出息。"大人们总是这样夸赞。

那时候的二伯,确实是我们所有孩子眼中的偶像。我们都幻想着长大后能像二伯一样,开着小轿车,住着大房子,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

02

然而,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二伯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傲慢。他开始看不起农村的亲戚,觉得他们土里土气,配不上自己的身份。

有一次,大伯去县城找二伯,想让他在油厂安排个工作。二伯却说:"哥,你一辈子种地,哪懂得做生意啊。还是回村里种你的地吧。"

大伯悻悻而归,从此再也不去打扰二伯。父亲知道后,只是叹了口气:"一个巴掌拍不响,咱们别去自讨没趣。"

那次事件之后,二伯和家里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疏远。他开始很少回老家,即使回来,也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人感到不舒服。



我记得有一年春节,二伯回来过年。他带来了很多名贵的礼物,但却总是在饭桌上炫耀自己的成就,说着城里人怎么怎么好,农村人怎么怎么落后。

那顿年夜饭,我们都吃得很不自在。饭后,我无意中听到爷爷和父亲的对话。

"老三啊,"爷爷叹了口气,"你二哥这样下去不行啊。钱是好东西,但不能让钱迷了眼。"

父亲点点头,"我明白,爹。但二哥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啊。"

爷爷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也许等他吃够了苦头,就会明白了。希望到那时候,不要太晚。"

爷爷的话,仿佛预言一般,在多年后应验了。

奶奶去世那年,二伯倒是风风光光地回来了。他包了一辆豪华大巴,带着一帮穿西装打领带的"商业精英",在村口放了一挂鞭炮。可是奶奶的葬礼刚结束,他就急匆匆地走了,留下一句:"城里还有重要的生意要谈。"

那次葬礼,让村里人对二伯的印象彻底改变了。大家都说,二伯虽然有钱,但是没有孝心。连自己的母亲去世,都不能多留几天。

从那以后,二伯与家里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村里有红白喜事,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就连村里修路筹款,其他在外做生意的人都多少捐了点,唯独二伯一毛不拔。

"二伯可真是有钱人啊,连村里修路都不捐钱。"村里人常常这样嘲讽。

父亲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总是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多捐一些,替二伯挽回一点面子。

03

时光飞逝,转眼间二伯已经六十岁了。据说他前些年中风了一次,身体大不如前。他的儿子们都在大城市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没人愿意照顾他。

就在这时,二伯突然打来电话,说要回老家养老。

"老三啊,"电话里二伯的声音有些虚弱,"我想回老家了。这些年在外面,终究是漂泊。还是老家好啊。"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二哥,你要回来就回来吧。家里永远都有你的位置。"

二伯似乎松了一口气,"那就麻烦你们了。对了,我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我每个月给你们3000块钱,你们帮我请个保姆吧。"

父亲还没来得及回答,母亲就夺过了电话。

"二伯,"母亲的声音冷冷的,"你别回来了。我们不缺你那3000块钱。你自己造的孽,自己承担。"

说完,母亲直接挂断了电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