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下达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八路军辖第115、第120、第129师和总部直属队,共计4.6万人,国民党按照乙种师的标准给了红军三师六旅十二团的编制,也就是一个师下辖2个旅,一个旅下辖两个团。
其中由林彪担任师长的第115师最为强大,它是由原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和陕北红军第74师组成,总兵力达到1.55万人,而且领导班子配置也是超强,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全是元帅,三大元帅集中在一支万把人的部队,这也是很少见的,手下旅团营级干部后来也出了很多上将、中将,可以说是将星摇篮。
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八路军由原来的4万多人发展到100余万,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四大抗日根据地,原来三个师的部队编制早已被打乱,那么其中最为强大的115师最终去了哪里,又发展到何种规模?
115师改编之初下辖下辖343旅、344旅及师直独立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
其中343旅由中央红军精锐红一军团改编而来,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下辖685团、686团,由杨得志、李天佑分任团长。
344旅由红十五军团而成,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下辖687团,688团,分别由张绍东、陈锦绣担任团长。
红十五军团是由红25军与陕北红军第26、27军合编而成,红25军以区区3000人的孤军从鄂豫皖一路拼杀到陕甘宁,部队反而越打越多,可见这支部队的战斗水平之强,军团长徐海东号称徐老虎,也是红军中不可多得的猛将。
师直属独立团由红一军团中最精锐的第一师改编而来,团长为后来的开国上将杨成武。
115师在1937年8月成立后即开赴抗战前线,9月以比较完整的编制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115师唯一一次全师出动的战役。
随后中央决定采取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10月按照中央指示精神,115师决定分兵作战:
林彪、罗荣桓带师直大部和343旅向东向南作战,开辟吕梁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率师直一部及杨成武的独立团向晋察冀三省交界地挺进,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徐海东的344旅归集总(八路军总部)指挥。
这是115师第一次分兵,兵分三路,其中副师长聂荣臻分走的部队包括杨成武的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两个连约2000人。
1938年3月,师长林彪被友军误伤回后方治疗,陈光担任115师代理师长。
1938年六七月间,为了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115师第二次分兵:首先去了343旅685团曾国华的2营(扩为第5支队),孙继先的工兵连(扩为津浦支队)到冀鲁边地区,他们是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的前锋。
与此同时,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又决定调343旅政委肖华率领一批干部去冀鲁边,统一领导那里的武装斗争。跟随肖华一起去的高级干部有115师补充团团长邓克明、政委符竹庭和343旅政治部的一批干部。
这年9月,肖华一行抵达冀鲁边地区,将曾国华的第五支队与地方抗日武装整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加紧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而且把主要兵力转移到后方用来对付共产党。
派主力部队到山东支援由地方武装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已经是刻不容缓。
1938年11月,中央命令陈光、罗荣桓率领115师师部和685团、686团全部到山东。
685团在团长彭明治、政委吴法宪的带领下于1938年12月到达山东湖西地区(微山湖以西),与湖西人民武装起义组成的山东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合编,改称苏鲁豫支队。
1938年12月底,陈光、罗荣桓率领115师师部和第686团也从晋西出发东进山东,经过3000里的长途跋涉于1939年3月到达鲁西。
在115师大举东进之后,留守于晋西吕梁山的还有115师的一支部队,即343旅参谋长陈士榘所率师补充团(邓克明部),后来扩展为晋西支队。
于是在经过1937年和1938年两次大分兵之后,除了344旅之外,115师的部队被分成了三部分:
部分师直属部队、师独立团跟随聂荣臻留在五台山地区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5师师部、685团、686团东进山东地区。
1937年广阳大捷之后新成立的补充团留守在晋西,1940年这支部队也进入了山东与115师主力会合。
那么徐海东的344旅又去哪了呢?
平型关战斗之后,第344旅下辖687团、688团两个团合计5000余人归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1937年12月新组建了689团。
1938年2月,第344旅划归刘伯承的第129师指挥。
1938年7月,朱德总司令到第344旅,指示该旅分散活动,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据此,第687团南下豫北修武、焦作地区活动;
第688团主力进入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以东之内黄、淇县地区,一部进入中条山;
第689团进入冀南平原。
8月,徐海东因病回延安休养,杨得志调任副旅长、代理旅长。
9月,杨得志率一部兵力开辟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同时配合第129师部队袭击日伪军据点、车站,破坏平汉、道清(道口—今博爱)铁路线,策应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
1938年年底,第344旅所属部队大部从豫北、冀南返回太行山,以第687团与第688团各一部合编为旅独立团。
1939年初,第688团调归第129师第386旅(旅长陈赓)指挥,在冀鲁豫边地区活动,并收容部分地方抗日武装编成第344旅特务团(即690团)。
这样344旅就由两个团发展为五个团。
1939年1月底,344旅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领该旅补充团(即第689团)、特务团(即第690团)过平汉铁路。3月,进至道口镇以东地区,并和由地方武装组织的黄河支队、冀鲁豫第5支队等部合编成冀鲁豫支队,下辖4个大队。
1940年2月,第344旅编入八路军第2纵队,韩先楚任代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
实际上这个时候第344旅已经发生裂变,部队不断扩编,以老团第688团为基础成了新编第1旅(后归129师建制),4月又分裂出新编第2旅和新编第3旅。
第344旅此时已经从一个旅变成了四个旅。
1940年7月,八路军第2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协同新四军发展与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率第344旅等部南下豫皖苏边区,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这支部队就包含了第344旅和其裂变出来的新编第2旅。
1940年8月又新成立了八路军第五纵队,这支部队包含了新编第2旅和第344旅的一个团。
至此第344旅主力分别编入了八路军第四和第五纵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部队和南下支援新四军的八路军部队整编为七个师:
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成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是彭雪枫
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成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是黄克诚
至此,第115师部队经过三次分兵,发展出了北方四大根据地中的两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另外又扩编成了新四军两个主力师,短短几年时间不断以老部队为基础组建了新部队,最终1.55万人的部队发展到了几十万之众。
而虽然部队经过多次拆分,但实际上整个抗日战争八路军115师的番号一直在使用,一直到1946年国共谈判破裂,全面内战爆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