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武术五步拳。 冷昱晓 摄
当前,“重检测及干预,忽视健康引导及防御”已成为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中的一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贵思想,能够引导人们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充盈,为个体提供深厚的文化归属感和安全感。由此,探索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和智慧转化“小我”为“大我”,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滋养,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面向新时代发展的身体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身体养育应贵生、育德、启智、强身、润心“五位一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思想影响深远,从身体养育的角度来看,贵生、育德、启智、强身以及润心“五位一体”的文化表达,其具有承续性。
所谓贵生,是一种关乎身体的自然生命观。强调要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及节奏开展身体活动,敬畏生命。儿童青少年处于一个完整生命进程的春天,我们要尊重、赞赏、保护、教育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将珍惜自己的身体、热爱自己的生命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教育,形成珍惜身体、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所谓育德,就是指将身体视为道德修养发展的前提或源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就是将身体比作“装知识的车子”,只有身体养育好,车子才能装下更多的文化知识,才能寓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所谓启智,就是指通过身体活动的学习锻炼来促进智力发展。“夫学所以成材也”,“通习六艺,臻于三德”就是将学习作为一种使命,让自己具有智慧、爱心且勇敢,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儿童青少年通过身体活动的学习锻炼,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长此以往必然会促进智力发展,进而成才。
所谓强身,就是指通过身体锻炼获得强健的身体来更好地感知和适应大自然与社会的千变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包含通过强身健体去感悟人生、关爱生命价值,积极适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
所谓润心,就是指通过身体养育润泽心灵,让内心充满美好和正能量。儒家提及“润心化性”,是说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既是人性生成的过程,也是人的意志品质提升的过程。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心性和意志品质的锻炼来增强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通过强身健体提升自身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构建中国特色身体养育观面临诸多困境
通过贵生、育德、启智、强身以及润心“五位一体”的身体养育与文化承续,更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人格教育,形成中国特色身体养育观。因此,探索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和智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身体养育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其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
社会教育偏重于功利性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观。长期以来,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开发被格外关注,尤其是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经常看到各种儿童青少年思维训练以及幼升小的早期教育,而在其实施过程中,整个身体养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和消极的地位,往往一提到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养育就被片面、简单地理解为身体与健康的关系,并局限于通过学校体育中体育与健康课和课余体育锻炼完成整个身体养育的过程,而忽视了社会教育,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缺乏中国特色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实践。在学校体育中,由于受西方教育理念影响,整个学校体育工作过于重视以运动能力为主的体育核心素养教育,即使体育品德方面的教育,也往往倾向于重视奥林匹克精神等以竞技伦理为内容核心的德育实践,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意蕴对于儿童青少年体育品德的影响与塑造,从而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实践缺少中国特色,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家庭教育缺位于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的过程实践。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的过程离不开家人的陪伴,但是在现代生活压力下,有的家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往往很难一直陪伴在儿童青少年身边,仅在难得的闲暇时间与儿童青少年进行短暂的交流。这种短期的行为不可能促成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养育,毕竟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养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体育运动投入和文化承续的过程。因此,家庭教育的缺位使得整个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过程面临很大的挑战。
汇聚校家社力量,丰富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实践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儿童青少年,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可以突破用西方青少年健康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存在的局限性,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安顿中国人身心方面具有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
构建中国特色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的话语体系。贵生为首,直面生命教育,强化儿童青少年对《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启蒙教材的学习,培养儿童青少年正确的身体养育生命价值观;育德先行,深耕儿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让儿童青少年参与到体育研学等综合实践活动中,聆听与感悟每一位奥运冠军的成长故事,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启智为主,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儿童青少年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身体养育中不断学习与锻炼,掌握技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强身为本,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培养儿童青少年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坚持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润心为根,广泛开展身体运动挫折教育,强化儿童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与心性教育。总之,应从贵生、育德、启智、强身以及润心五个方面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合一协同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的话语体系。
拓展家庭身体养育方式。巴黎奥运会女子网球单打冠军郑钦文的成长故事,印证了家庭身体养育的重要性。作为家长,首先要教育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其次,家长要重视儿童青少年在运动中的身体力行,达到身心俱佳的健康状态。再其次,家长要教育儿童青少年遇到挫折先从自身反省,提升心性修养。最后,要掌握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教育方法,按照自然规律与节奏生活,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睡眠、饮食、运动习惯,善于观察和解读儿童青少年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从身心合一的角度对待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问题,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挖掘学校体育新的时代功能。以新时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引领,全面转变学校体育仍然以身体运动为绝对手段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教育的做法,重视身体养育对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其成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教育的指导原则。这需要朝着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方面,要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身体养育教育课程,将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其中,以课程思政为载体进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将重构身体的德行作为历史性的教育使命,纳入学校体育的教育职能;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让儿童青少年在课中、课间与课余都能够沐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创设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力量,建立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机制,创造人人都要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体育、文化、教育、医疗等主管部门相互协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形成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三是培育从事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工作的各类专业性人才,构建新时代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服务体系,全面创设儿童青少年身体养育环境。
(作者宋丽维单位系济宁学院体育学院,代刚单位系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04日 第07版
作者:宋丽维 代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