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谍战剧越来越火,从最早的《暗算》、到后来的《潜伏》《风声》《风筝》《悬崖之上》等等,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谍战的残酷和重要。然而,生于和平年代、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千万别以为“间谍”这个词只会出现在影视剧中。
日前,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布提示,提醒国人在境外研学时需要注意的三种情况:一种是入境被关“小黑屋”,一种是强行攀拉“套近乎”,一种是捏造差异“夹私货”。特别是后两种,都是国外间谍机构的常用招数,前者是明面上接近以求获得情报,后者是暗地里夹带私货以图扭曲研学青年对国家、民族、文化和制度的认同感。
或许有人会问,研学的青年学生并非重要单位的重要岗位,也接触不到涉密信息,为何国外间谍机构对他们如此“青睐”。窃以为,能够进行研学的,大多不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换个说法就是,与其说是盯上了研学青年,倒不如说是盯上了他们的父母或者师长。换言之,境外间谍势力是做了充足的功课的,盯上研学青年群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时也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一定要提高警惕。
其次,相较于那些经过严格保密培训和教育的重要涉密人员,青年学生群体更容易接触,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能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同时,青年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保密培训,群体警惕性相对较差,对于间谍的防范意识也不强,很容易陷入他们的“手段”。一旦中招,就会被操纵从事较为隐蔽的非法活动,比如搜集学校重点科研学术资料、拍摄军事敏感区域等。此时学生要是拒绝,境外间谍情报人员就会一改之前“友善”面目,利用学生担心人身安全、担忧学业工作的心理,以威胁恐吓、讹诈欺骗等手段强迫其按照指令继续活动。
随着科技发展,比起影视剧中那些传统的间谍手段,如今窃取敏感信息的手段更便捷、更多元,网络更成为间谍活动新的主战场。同时,境外间谍也更容易接近身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人,暗暗进行拉拢利诱。从这个角度来说,提醒青年学生特别是去境外研学的青年学生打起十二分的警惕注意间谍,绝非杞人忧天或者危言耸听。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议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反间谍意识培养,除了创新思政课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还要做好国家安全教育的宣传,做好高校反间谍普法讲座。同时,建议各地保密部门选择一批青年学生进入保密轮训平台进行参观,让这些年轻人亲身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泄密离你只有一米远”“间谍就在你身边”。
间谍攻势越是隐蔽疯狂,警惕之弦越要入脑入心。维护国家安全不是安全部门的“单打独斗”,需要人人参与,无论身处何处,不管什么身份,只要擦亮双眼、心中有数,对可疑情况及时上报,邪恶势力的黑手就没有空子可钻,国家安全的长城就能更加坚固。
此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