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崔斌斌) 为落实新课标要求,探索高质量实施项目式学习的方法策略,11月30日—12月1日,第五届项目式学习全国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主题聚焦“高质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主办,汇聚了来自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分享项目式学习的前沿理念、区域经验与学校实践策略,以期助力新时代育人质量提升。
11月30日,主论坛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清臣、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唐建东分别致辞。
顾明远在致辞中指出,项目式学习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是当代乃至未来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支持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成为教育创新的推动者,将论坛的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中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多元、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发现自我、丰富自我。”
唐建东认为,作为北京的教育强区,项目式学习探索在海淀区有广度、有深度,也已经成为推动课程改革和育人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海淀区的项目式学习注入新的力量,让学生在未来走的更远、更稳健。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不仅传授知识,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策略》的演讲中表示,当前项目式学习在中小学阶段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好的主题。“教师本身没有能力或学生没有认真设计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项目,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她还分享了项目式学习推进过程中海淀的实践策略和成功经验。
“好的主题需要学生提出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九江新城小学校长林家锐介绍了该校二年级学生基于课程学习和现实问题开展的“校园厨余新生”的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反思改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坛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研究院院长张春莉、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等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实践”“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融合式教学“区域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路径与实践反思”等进行了演讲。
北京市八一学校副校长王华蓓、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校长吴锋、四川天府新区科学城小学校长熊英等阐述了自己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解,介绍了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大会主论坛进行了3场沙龙,对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样态作了研讨。
本次论坛设置了5个分论坛,由海淀区万泉小学、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十一晋元幼儿园等分别承担。还设置了17个线上平行论坛,海淀区39位教师在各平行论坛进行分享,内容涵盖项目式学习案例分享、理论探讨、教学视频展示等,不同主题、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充分展示了海淀教师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养,以及海淀区在推进项目式学习中的成效。多位项目化学习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点评,提供了指导、反馈与建议,为项目式学习的进一步开展与实践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