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蒋波
编辑 |杨亦
随着 “双碳” 目标的重磅提出,新能源产业浪潮奔涌而来,为众多优秀企业开辟了广阔的机遇天地。
阳光电源无疑是其中翘楚。然而,若仅仅以“幸运”或“机遇”来片面界定阳光电源的成功,那显然是有失公允且不够全面的。
早在 27 年前创立之初,阳光电源便独具慧眼地锚定了绿色能源赛道,而其创始人曹仁贤此前于合肥工业大学长期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工作,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行业经验。
从最初以UPS应急电源业务艰难起步,一路砥砺前行,逐步发展成为如今市值千亿的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阳光电源已成功在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五大核心赛道全面布局,并且在各个领域均斩获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踏入2024年,新能源行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今年11月,阳光电源重磅发布行业首支品牌故事片《连接绿色使命 共筑持续价值》,就品牌价值主张,与大众进行了一次真诚沟通,彰显了阳光电源在推动绿色能源发展进程中的坚定决心与不懈努力。
品牌高度:技术保持行业领先
在广西北海北部湾中部,静卧着有“中国最美海岛之一”美誉的涠洲岛。它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独特岛屿,凭借其先天的优厚条件,拥有令人心驰神往的海蚀、海积及溶岩等奇妙景观。
然而,供电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这座海岛的发展潜力。
早期,岛上居民们的日常照明主要依靠煤油灯,做饭烧水则依赖砍树劈柴。后来虽有燃油发电机组为岛民供电,但因其设备老化、故障频发且发电成本高昂,供电能力远不能满足用电需求,常常每晚仅能供电寥寥数小时。
幸运的是,涠洲岛拥有极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常年平均太阳总辐射每平方米 439 兆焦,这为光伏电站的建设创造了绝佳条件。但是,由于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以及不与大电网相连,涠洲岛“孤网”不仅要解决电压频率波动、惯量不足等问题,还需要在发生失电情况时,依靠“黑启动”快速恢复供电。
这一问题,直到涠洲岛 5MW/10MWh 储能电站投运后才得以解决。据了解,该电站是全球首个海上构网型储能项目,总储能量达 1 万度电,在用电高峰时段能够为岛上居民持续供电 2 小时。这一电站能够顺利运转,背后正是阳光电源的构网型储能技术在支撑。
构网型技术,可谓站在当下新能源技术的最前沿。阳光电源曾在其发布的《From Grid - Forming Technology to Future Power System》报告中明确指出,构网型技术在新能源系统中的深度应用势在必行。报告还表明,构网型变流能够在弱电网强度以及不同类型的电网扰动情形下稳定可靠运行,可对电压幅值和相角变化实现快速响应,有力支撑无同步电源的电力系统平稳运行。
回顾阳光电源的发展历程,其始终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并且成果斐然。
早在2003年,阳光电源就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并在上海成功并网发电,一举打破了外资品牌长期垄断国内逆变器市场的僵局。
2005年7月,阳光电源“并网光伏发电用系列逆变器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完成30kW以下系列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2008年,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应用于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场馆。
2009年,其研制的 500kW 大型逆变器在地面电站得以批量应用。
在27年发展历程中,阳光电源在光伏逆变器功率方面,实现了44000倍的巨大提升,率先在中国大力推动了光伏的规模化应用,还创新性地推出多项全球首创技术,诸如 8.8MW 超级逆变器、10MWh 交流(AC)液冷储能系统以及2000V 光伏系统等。
正是凭借技术的领先优势,阳光电源奠定了成为 “五好学生” 的坚实基础,也赢得了市场对阳光品牌的高度认可。
品牌温度:坚持“大生态”理念
阳光电源绿色能源事业的辉煌历程,可追溯至2002年在中国西北部实施的“光明工程”。
彼时,阳光电源与天合光能携手,共同建设了40座离网光伏电站,为偏远地区带来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如今,中国的光伏产业已享誉全球,这一成就离不开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的助力。据企业传记《天合纪》记载,该联盟组建之前,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曾向曹仁贤探讨组建联盟的可能性,得到了曹仁贤的积极回应与大力支持。该联盟致力于平衡各种光伏设备,以匹配大型系统,最终实现度电成本和投资成本的最优化。也正是凭借这一优势,联盟成立后,600W+超高功率组件得以迅速应用于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中,推动了光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开放、合作、共赢这一大生态理念,是阳光电源在新能源领域开疆拓土的利器。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不仅有合作伙伴,还有众多的客户参与。
据介绍,在开发新产品之前,阳光电源必须要做的一步,就是将客户置于具体的使用场景中,深入研究他们在该场景下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阳光电源将这些任务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合理设计,帮助客户高效达成目标。
例如在充电桩产品设计上,阳光电源的团队针对用户安装场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摒弃了传统充电桩上繁琐的指示灯和闪烁方式,采用智能软硬件融合的设计方案,仅保留红蓝双色指示灯代表设备工作状态,并通过手机APP传递更多信息。
此外,在工商业逆变器的设计中,阳光电源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实际需求。
此前,传统逆变器采用交流接线封板和箱体一体设计,工人操作起来极为不便。针对这一痛点,阳光电源借鉴了其他行业的可拆卸封板设计灵感,创新采用抽屉式可推拉设计。工人安装时,只需将封板抽出来套上交流线缆再装回去,无需弯腰下蹲,更加舒适便捷。
相较于传统交流接线方案,这一设计节省了30%以上的安装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体现了阳光电源在客户服务方面的极致追求。
品牌深度:践行长期主义
近年来,产业逐步走进调整期,而阳光电源则凭借多元化业务齐头并进的布局,无论在经营业绩上还是品牌口碑上,表现相比同行均更现色。眼前的优秀,背后是其践行“长期主义”的耐心。
这种长期主义,体现在业务决策上。
2023年,阳光电源重磅推出了储能产品PowerTitan2.0。彼时,在决定电芯容量规格时,公司也有些“犯难”。
最初集团打算采用314Ah的电芯,但众多合作伙伴因觉得这一数字不吉利,倾向于采用315Ah。从生产上来说,电芯增加1Ah并非难事,然而,阳光电源经过几番思考,最终决定顶住压力,力推314Ah规格。
对于其中的原因,阳光电源光储技术平台电网技术中心仿真业务负责人胡超算了一笔账:仅仅增加1Ah,传导至储能系统就会使成本上升千分之三,而这最终会在整个产业链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原材料、产能等各类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了解,阳光电源常以这个故事自省:我们做的是新能源产品,是可持续的事业。我们的产品设计,一定要有这个责任担当和意识,珍视、节约我们全社会的资源。
阳光电源坚持长期主义的定力,还体现在战略上的专注度。
成立初期的数年里,阳光电源在光伏业务方面斩获寥寥,为维持公司运营,不得不涉足一些UPS等传统电源业务。
回忆往昔,曹仁贤曾感慨,“前几年确实很困难,我也做了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产品,把公司维持住。目的是有朝一日能将新能源产品做大,就像饿了先弄一点儿干粮‘垫垫肚子’。但我的目标一直很坚定。”
到了2004年,阳光电源的光伏业务有了一定的起色后,尽管传统电源仍是公司的主力业务,堪称“现金奶牛”,但曹仁贤还是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这块业务,将全部资源聚焦投入到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品领域。
事实证明,阳光电源这一抉择是赌对了方向。
明确方向后,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向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氢能等五大领域全面进军,迅速踏上发展的高速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前四个领域均已构建起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成为全球达成减碳、零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唯有氢能产业,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
但在阳光电源看来,“氢能或将成为21世纪除电能以外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因此在业内较早就完成了对氢能业务的布局。
早在2016年,阳光电源便将目光锁定氢能领域,先是组建了氢能研究小组,随后在2019年成立氢能事业部,并于次年建成可再生能源变功率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并投入运营。
2021年,阳光氢能问世,同年就推出了重磅产品,不仅推出了50Nm3/h质子膜电解槽,并成功投运1000Nm3/h 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还搭建起20MW电解水制氢实证基地。
在长期主义理念的影响下,阳光电源已持续助力全球17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绿色转型。截至2024年6月,阳光电源在全球市场累计实现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装机超 605GW,这一成果,无疑是阳光电源品牌价值主张的生动彰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