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自诞生以来就备受推崇,有人甚至将它和青霉素地西泮等量齐观。
原因是阿司匹林对人体功效比很多人想象中还要多,包括但不限于清热解毒、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等。
特别是预防心血管疾病,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发生概率会变得越来越大。
因此很多老年人会把阿司匹林当成“心血管疾病神药”而大吃特吃,认为多就是好。
反正阿司匹林是非处方药,药店随便买也不会拦着,怎么吃也没人会管。
可问题是,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并非没有副作用,特别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用药多不代表对身体健康。
阿司匹林用药,很可能“少即是多”,这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最新研究恰好就印证了这一观点。
具体怎么回事,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一番。
一、国家提倡,百姓误解
阿司匹林又叫乙酰水杨酸,是水杨酸大家族当中的成员之一。
说起水杨酸,早在公元前460年到公元前377年左右人们便在希波克拉底留下的历史记录上发现了有关水杨酸的记载。
当时古人会将柳树皮或者绣线菊磨成粉,用于缓解疼痛症状,感冒发烧也可使用。
到了19世纪50年代,法国科学家葛哈特率先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后来随着人们对此物质研究越来越多,发现它除了镇痛、缓解发烧之外,还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心包炎、直肠癌预防、抗血小板凝集等等,其功效之强大可见一斑。
不免令人疑惑,为什么只有一种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着这么多好处呢?
这就得说到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了。
阿司匹林进入人体之后,主要作用于环氧化酶之上,人体环氧化酶分为一型和二型,一型环氧化酶可催化炎症导致肿胀疼痛的发生,二型环氧化酶主要调节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之所以能消炎镇痛甚至缓解发烧症状,主要在于能抑制一型环氧化酶的活性。
而之所以能抗血小板凝集,则是因为对二型环氧化酶的抑制。
除此之外,现在医学还证明阿司匹林可以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
这会引发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得身体散热速度增加,更容易退烧。
大家注意关键词“引发血管扩张”,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和血管变窄、堵塞高度相关的疾病。
当堵塞达到一定程度血液循环严重受阻之后,就有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事件。
既然阿司匹林能够扩张血管,那为何不把阿司匹林当成一种心血管疾病预防药物使用呢?
因此,2016年中国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代理相关专家共同发布了一项关于阿司匹林的共识。
在这份共识当中就明确提到,阿司匹林可以用于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每天推荐服用量在75到100毫克之间。
然而中国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所提倡的阿司匹林预防,仅限于以五类符合条件的人群。
他们分别是高脂血症患者、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大于等于10%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很多人光是知道国家推荐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预防,却忽略了以上五大限制性条件。
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服用阿司匹林,且剂量越用越大。
完全没有注意到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这实际上是在给身体埋下安全隐患。
二、前沿研究,再次预警
对于不满足以上五大条件之老人,预防心血管疾病建议采用别的办法,例如戒烟限酒、低钠高钾饮食、坚持运动同时降体重等等。
阿司匹林并不适合,如果强行使用很可能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看看阿司匹林对人体的副作用吧。
首先阿司匹林长期服用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害。
正如前文所说,阿司匹林对环氧化酶一型具有抑制作用,而环氧化酶一型能够促进胃黏膜的产生,为胃肠道提供防护。
当阿司匹林将这层防护网削弱,胃肠道便更容易受损,容易引发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胃溃疡。
其次,一些患者对于阿司匹林存在过敏现象。
一旦发生阿司匹林过敏,患者很可能会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甚至休克,严重过敏甚至会威胁生命。
接着,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概率。
前面已经说过,阿司匹林具有抗凝作用,能够阻止血小板的聚集。
血小板聚集过多容易引发血栓,进而导致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
但凡事有利有弊,如果在阿司匹林的作用之下,导致血小板聚集程度过低,就会使得人体受创后无法快速止血。
一个小小的伤口就有可能引发大出血,更不要说拔牙、各种带创口的手术了。
如果满足了国家所提出5种条件的老人,可以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预防。
但使用剂量方面尤其需要注意,70到100毫克每日推荐使用量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澎湃新闻今年5月6日发表了一篇关于阿司匹林的文章,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教授等人做了一项研究,对426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关于阿司匹林剂量和副作用风险的研究。
他们将其中165名老人分为低剂量小组,每天服用50毫克阿司匹林,261名老人分为高剂量小组,每天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
最终结果表明,每天100毫克高质量的小组,相比低剂量50毫克的小组而言,平均出血风险增加了67.1%,轻微出血风险增加了73.8%。
相比起国家所推荐的100毫克使用量而言,50毫克阿司匹林使用所带来的出血副作用更低,而50毫克并不包含在曾经的国家推荐范围当中。
这一研究再次向人们证明了什么叫少即是多,也再次向众多重视心血管疾病预防之人发出警示。
哪怕满足了使用阿司匹林条件的老人,特别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阿司匹林使用尤其应当保持小剂量。
那些习惯大剂量吃阿司匹林防心血管疾病之老人,是时候该减小剂量了。
三、安全服药,四大事项
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除了前面提到的应当满足国家建议五项要求以及最新研究所提到小剂量用药之外,还得注意四大安全事项。
1、原则上坚持服药不能停
阿司匹林对于人体有着多种功效,不同功效所对应的用药时间也不尽相同。
如果阿司匹林用于缓解疼痛、抑制发烧,那么当疼痛结束或者发烧结束之后阿司匹林就可以停止服用。
但如果仅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那么一旦使用最好别停。
因为阿司匹林带来的抗血小板凝结功效只是短期有效,一旦停药血小板就有可能出现凝结现象,形成血栓,会极大增加冠心病、脑梗等疾病发作概率,严重影响疾病治疗。
2、出现副作用需停药
之所以前面说原则上服药不能停,主要在于防止有人钻牛角尖。
阿司匹林容易增加出血概率,长期服用有的人会出现消化道溃疡或者消化道出血,包括呕吐物呈现暗红色,以及大便发黑这两大症状。
它们分别代表着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下消化道出血,无论哪种出血都应该立即停药尽快就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仅仅只有出血这一种表现。
有的人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后还会引发中毒,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听力和视力衰退等症状。
可见包括出血在内,只要身体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出现异常,都有可能涉及到阿司匹林副作用。
在立即停药的同时赶紧就医检查,该不该继续用药,得等到专业医师评估之后再做定夺。
3、选择合适的阿司匹林
很多人提到阿司匹林便会想到用白色药盒所包装的片剂阿司匹林,这也是一种错误。
因为阿司匹林剂型包括片剂、混悬液、滴丸、胶囊和散剂等等。
不同的剂型所针对疾病也不尽相同,吃错剂型容易给自己埋下安全隐患。
就拿常见的片剂和胶囊来举例吧,阿司匹林片剂通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多样硬化性心脏病。
而阿司匹林胶囊这一般用于治疗轻度或者中度牙痛、头痛以及神经痛。
所以大家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一定要事先了解此剂型对应症状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4、和其他药物同时用药需谨慎
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还在服用其他药物,最好事先咨询专业医师意见,否则容易造成死亡风险。
就拿布洛芬举例,作为一种消炎药,布洛芬可谓鼎鼎有名,很多人家中常备。
从来不觉得布洛芬对身体有什么危害,但如果服用布洛芬期间服用阿司匹林,就会增加胃肠毒性。
同时还会降低阿司匹林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
两种药物混用时间越长,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风险就越大。
结语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用药可不是多多益善,它就如同一把双刃剑,一面对健康有害,另一面对健康有益。
要想实现有益最大化有害最小化,就需秉承少即是多的观念。
有条件的可咨询专业医师量身用药,没条件的60岁以上老人,可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所做研究为参考,50毫克的每日用药剂量,恰好处于了有效和安全之间的平衡点。
别再按照2016年所提倡的70到100毫克服用阿司匹林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